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西湖巷

西湖巷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3-08-03 19:01:54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人世间】

西湖巷

■ 刘燕成

我刚参加工作时,窄窄的贵阳市南明区西湖巷两边,随处可见的是垃圾,且坡顶一片古木林下面,设有一个垃圾池。单位就在西湖巷的半坡上,往下,是名胜景区甲秀楼,往上,则是散落于坡顶的几家省直单位及单位职工宿舍区和世居于此的市民的住宅区,再延伸过去,则是贵州唯一的一所中医药大学。好心的单位领导见我刚大学毕业无处可住,便安排我租住在西湖巷坡顶一间特别陈旧的职工宿舍里。房子是上世纪70年代初修建的,因主人早已添置了新房,便将闲置的旧屋象征性收点租金,让给我居住。

初入职场,我几乎是忘我地工作。即便单位办公室离居住地很近,我还是常常一清早就出门去上班,晚上则自觉加班到很晚才回家。我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和用不完的激情,拼命地干,把工作视若生命般贵重。

突然有一日,这坡顶的垃圾池旁边,几张破旧的木板围成的房间里,多了四口人:两个大人,两个孩子。也就是这四个人到来不久后,这条虽然不长但垃圾到处堆放的巷子,突然间变得干净了。

一男一女两个大人,不管我出门有多早,我发现,他们已经比我先起床并带上工具出门干活去了,不管我多晚才回家,也总是见到他们仍在扫着马路。昏暗的巷子里,灯光是从别人屋子的窗内散发出来的,两个人修长的影子,就在这光照下往复晃动。有月亮的夜晚,看得见女人泛红的脸颊上,温情脉脉的眼眸正打量着男人宽厚的臂膀。那一刻,我顿时发觉,只要有爱,人间的清苦根本算不得什么,同时也让我想起了村庄里我那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亲人——都是依仗苦力生存的人。见到此情此景,我甚至觉得终日辛勤工作的疲劳感瞬间消失了。很多时候,垃圾池旁边的那个家,是两个孩子埋在煤油灯下的影子,我从漏光的板壁看进去,发现孩子们正在认真地学习。

有时候,工作实在太累了,我午间回家小憩,看见一家四口蹲在屋边吃着午饭,男人坚实而粗黑的臂膀,正冒着油亮的汗珠子。而女人,颈上搭了条洁白的汗巾,橘黄色的工作制服洗得干干净净,秀美乌黑的长发盘在头顶。男人把垃圾池打理了一番,他折腾了许久,在古木林下垒起了一间约4平方米的垃圾处理室,且在外墙上贴了瓷砖,封了顶,只留下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每一天,垃圾室周围均清扫得干干净净,木板围成的小屋,则紧挨着垃圾室的一侧。扫把、撮箕、斗篷……各类劳动器具,就整整齐齐挂在屋门口。垃圾处理室的顶棚上,堆满了扫街时顺带拾荒得来的回收物,用塑料袋盛好了,码放在那里。

往日,路过这垃圾池旁,我和别的人一样,捂着鼻子疾步走过。而这一家人到来后,我慢慢地放缓了脚步。我总会情不自禁往那小屋子里偷看几眼,我想知道俩小娃的作业题难不难,想知道他们的梦想是什么。我甚至想坐下来,与他们的家长拉一会儿家常,听一听他们的故事,包括他们的爱情和婚姻,以及他们对小孩的培养。但是,我最终失败了。他们回馈我的是满是疑虑和戒备的目光。或许,他们的心里还有着一层厚厚的墙,那也许是生活重压下的不信任,又或者是别的什么。然而,我知道,勤奋勤劳是他们最美的模样,这模样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西湖巷,这条让我初始立身的巷子,这条让我做了人夫人父的巷子,我在居住了10年之久后,因为种种缘由,离开了。但这么多年我仍对这条巷子念念不忘,我常常会故意绕道从这条巷子走过。但特别遗憾的是,西湖巷虽然早就变得深具城市气息,变得特别靓丽,那四口之家,最后却不知道去了哪里。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就职于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266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