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捡菌子

捡菌子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3-07-13 18:01:32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记忆】

捡菌子

■ 赵启喜

夏至,雨水一场赶一场,山峦丘冈、群嶂众壑都云罩雾绕,湿漉漉的,这正是菌子生长的旺季,也是捡菌子的好时节。在山顶上、岩石旁、沟坎下、草丛中、树兜边,星星点点的菌子,随处可见。

我出生的地方叫九座山,方圆百里都是树木丛林,人迹稀少,野生菌生长期长,哪怕到深秋了还会生长。我们乡下叫蘑菇为菌子,显得亲切。“菌子生得丑,长到九月九。”小时候我就记得这句话。记忆里食用过的菌子很多,形状、颜色、大小各异。有肉质肥厚颜色深紫的鹅梨菌、颜色金黄的松菌、灰色高挑的伞把菌、白色清瘦的鸡枞菌,还有油较丰富的油壳菌、黑不溜秋的火炭菌、个头大颜色灰暗的牛屎菌,不胜枚举。菌子长什么地方,我们都心中有数。鸡枞菌生长的地方一般有白蚁窝,它为白蚁所幻化,如果挖掉蚁窝,它就长不出来了。牛肝菌一般生长在松树较多、松叶厚铺的林间地上,草丛里也会收获较多,有时会在同一个地方生出好几朵,有情侣菌、母子菌、双胞菌等形状,分为白牛肝、黄牛肝、红牛肝、黑牛肝等几种。还有一种独特的牛肝菌,又名“见手青”,手摸到菌的身体后,菌子会变成紫青色,顾名思义“见手青”。青头菌长的地方是松叶厚且地势拱起的地方。有时,叫不准菌子的名字,就习惯把长在松树脚下的叫松木菌、长在柏树根旁的叫柏木菌、长在青檀树下的叫青檀菌、长在构树下的叫构根菌等等。但最常见的还是松木菌,在松树底下那些草丛中,一些枯落的松针盖着的地方,用手左右轻轻拨弄几下,就会钻出几朵枞菌,有时甚至好几朵长在一块,拇指食指并拢用劲顺着菌把往下一掐,一朵菌子就到手了。五花八门的菌子捡回来,经过主妇们的炒、烹、炸、蒸等一番料理,吃起来香软入口,野味十足。

吃菌子饱口福,捡菌子能体验到大自然的神秘乐趣。菌子长在山里,蝎子、蜘蛛、蜈蚣、蛇类都可能触碰上,一不小心就会受到攻击。母亲说,捡菌子既要耐心和细致,还要机灵有运气。我上小学放假,母亲带我去山上捡菌子。初次进山,但见群山叠障,山脊绵长,地上铺起厚厚的金黄松叶,山花艳丽绽放。母亲半蹲下来捡上一朵红色小帽子的菌子,告诉我这叫红菌,生长在狗胡椒树下的不能吃,只能吃麻栗树下和松毛树下的。母亲指着另一种黄色帽子的给我说,那叫黄木碗,也就是牛肝菌,这种菌子只能炒了吃。母亲又指着黑色帽子的给我说,那叫黑木碗也叫羊肝菌,白色帽子的叫白木碗,也叫苦马肝,这种菌子一般只能晒干后下火锅吃……母亲一边捡菌子一边教我识菌子。半天时间,我和母亲捡了两篮子。母亲用扁担挑着竹篮,嘴里唱着山歌:“走过了山头走山沟,看够了月亮看日头。东边晴来西边雨,不知是阳春还是秋。”我走在前面,回头看到母亲脸上的汗珠子直淌,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

回家后,母亲把腊肉切下一块洗净入锅,再放入菌子,加上辣椒、桂皮、食盐,用柴火慢慢炖着,黏稠的菌油在水中变浓,吃起来爽滑顺口,细腻又鲜美。

后来上中学,供销社收购菌子,卖菌子可以换回油盐钱,我经常和村里大人一起进山捡菌子晒干了卖。捡菌子要赶早,天上的星星还在闪烁,上山捡菌子的一群人便肩背竹箩,手拿镰刀,踩着淡淡的月光出发了。他们穿行于林间,身影很快就融入山林深处,一会儿就传出兴奋的欢呼:“我找到一窝伞把菌!”另一边又高呼:“好多好多的松菇菌!”喊声在涧岗、在山箐、在半山腰,嘹亮回旋,寂静的山林变得热闹起来。我猫着腰,一双眼睛睁得圆圆的,像寻找珍宝那么专注、那么用心,时而用镰刀掀开落叶,时而用手扒开杂草快速地搜寻。一不小心,一只脚踏上又松又细的坡上松毛,身子半倾像滑冰般从山顶滑向山腰,落在厚厚的松叶上,站起一看,眼前的菌子一朵一朵的,粉粉的,嫩嫩的,顶开覆盖的松叶,笑意盎然地挺立着。我小心翼翼地采捡,刚走几步,在松散的绿草丛中,又看见几朵又大又鲜的红菌,顿时爱不释手。又肥又壮的干巴菌,形态美如花冠,异香扑鼻。梨花树下一朵朵鲜嫩美丽的青头菌隐居树下。松树下伞状的鸡枞花菌,像仙女散花。我想,菌子懂人性,有时你不待见它,它藏身的影子都不让你看见。你心中惦记它,哪怕前一拨捡菌子的人才离去,你后脚刚来却有新的收获。有时你发现一窝菌子,采摘后顺着菌脚小菌的方向找去,又会有许多菌子等待着你。宋朝诗人杨万里在《刘村渡二首》中写道:“落松满地金钗瘦,远树黏天菌子孤。”感悟的就是人与菌子相依相伴、共生不息的道理。

家乡的菌子多,菌子的吃法也很多。俗话说:“三月松菇四月鸡,九月松菇当老鸡。”油炸松菇菌是最传统最出味的吃法。松菇菌我们叫黄丝菌,不仅味道鲜美可口,香味浓郁,而且极具药用价值,有“菌中王子”“素中之荤”之美称。母亲将松菇菌撕成条状,用香油或者菜籽油炸成一块一块的,清香四溢,放入瓶罐里,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

行人且莫行,听我采菇歌。家乡的一山一草一木,只要风吹过、太阳晒过、雨水淋过,菌子就会应季而生,是生了又没,没了再生,无声无息地演绎着生命不止的故事。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人大财经委员会)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260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