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老屋琐忆

老屋琐忆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3-05-22 10:36:08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岁月】

老屋琐忆

■ 齐玄江

弟弟打电话来说,父亲住的老屋快倒塌了。父亲是2021年5月去世的,正是疫情中期,送他走后,就再没有回老家了。父亲在世时,老屋的椽子和瓦片不少都腐烂了,墙体也有几处松动,但父亲总不同意修葺。后来他生病住进医院,就没有再回来住。我们商量的结果,是等今年梅雨季过后拆了,将地基平整成菜园。父亲生前爱种菜,他若半夜回来,看见满地的菜蔬,想必也不会责备我们的。

老屋里本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能够称得上古董的,就是一大樟木箱——我家乡的山上先前有许多一人抱的古樟,只可惜这箱子的两个角也被老鼠咬去了。我的印象中,能够当古董流传下去的,本有一台镂有“人民公社好”金字的电子管收音机和一台手摇的唱片机,以及许多马连良周信芳等人的黑胶木老唱片,但也早已被我们小时候当玩具拆卸破坏了。弟弟巡视了一番,在一个柜子的抽屉里,意外发现了父亲的几件“宝贝”:有一封弟弟写给他的家书,有我和妻子的结婚写真照,有他和母亲来北京玩的两张照片。最有纪念意义的是一本1982年县里颁发的两亩荒山的山林所有权证,签发人是县长汪邦汉,那时我正在读高中,这名字现在还记得。证上写着:“归你所有,并由你经营管理,长期不变。”地理位置虽有简单描述,可我们谁也不知道这两亩荒山到底在哪里。

老屋是徽派建筑,高二层,外面砌砖墙。前堂两边各一厢房,一间为父母卧室,一间为我们小孩卧室,为了防潮,皆悬空铺木地板。

二楼有两个大木柜,主要放被褥与粮食,隔有一间小房子,作客房用。房梁上挂着一排上年除夕之前做的粽子。这些粽子没有馅,是用稻草灰拌糯米,用箬叶包、用棕榈叶扯成的丝线捆扎而成,放在大锅中用柴火慢炖一晚,起锅时十几个结成一串,架在房梁上。来年春天青黄不接时节,时不时就到楼上叉下一串煮食,也可切成片用青菜芯炒食。现在少有人家做这样的粽子了,过年时只做籽糕。妻子吃过一回,认为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在里面,风味别具。

爷爷奶奶没去世之前,他们的寿材也并排摆在楼上的。爷爷的死没有印象了,但奶奶的死依稀还记得,入殓棺木摆在前堂,香火缭绕,川流不息来了很多亲戚凭吊、吃饭,好像颇热闹的,并没有太多的悲痛氛围,至少我们孩子是这样感觉的。夜里,客人多睡不下,就打地铺睡在楼板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鬼故事,吓得我们小孩往被窝里钻。有人说,头七后,奶奶会回来,你听,半夜里水缸有舀水声,鸡窝里的鸡也咕咕叫,那就是她回来了……

前堂后院里是灶台,有橱柜和大水缸,灶口整齐码着柴火。有洗脸盆架和父亲的自行车,有一桌腿可以收放的小饭桌和几把椅子,平常一家人吃饭就在这里,来了客人或是节日,才到前堂的八仙桌上吃。记得下雪天,父亲在桌上摆上小风炉,用炭火煮我们捕来的鹧鸪、竹鸡下酒,里面加上萝卜片和青蒜叶,火锅冒着热泡,香气四溢。父亲独斟独饮,那大概是他最幸福的时光。父亲享受过如此美味,也算是不枉此生了吧。

老屋后早先是猪栏(这是当地的叫法,实是以圆木棍为栅栏以茅草为顶的猪厩),养两头猪。里面蚊蝇众多,也就招来了许多蜘蛛来这里结网。暑期里,我们用一竹竿,一头绑一球拍状细铁丝,把一个个蜘蛛网丝绞在拍上,也就成了黏性十足的拍子,我们扛着竹竿到村口溪边去捉蜻蜓。田里乱飞的那种小麻蜻蜓是瞧不上的,我们要捉的是溪水边停在芦苇穗上的大红蜻蜓,瞄准了一拍下去,它就粘在网拍上动弹不了了,一双玻璃珠似的眼睛滴溜溜乱转。我们还喜欢看蜘蛛结网,那些蛛网被我们破坏后,蜘蛛马上行动起来,先找好支点布下以中心为原点的数条辐线,然后围绕中心点一圈一圈地织,那蛛丝从肚里吐出,它用后脚一蹬就粘在辐线上,很快一张网就织好了。

后来,猪栏搬走了,靠老屋后墙平整出一块地,盖了间余屋(本地话,或叫附房吧),后院的灶台等设施都搬到余屋里,后院又能隔出一间房来。

从余屋后门出来就是晒谷山,山上原先多有一人抱粗的各种大树,松鼠经常从树枝跳到屋顶上来,各种好看的鸟儿在树上飞来飞去,鸣叫声不绝。

建余屋脚手架留下的墙洞里,有一年来了一家马蜂在此做窝。父亲早告诫我们不要去招惹它们,但我们不服,趁父母不在家,就用一长竹竿去捅掉它们的窝,马蜂怒了,蜂拥追了过来,我们立刻躲进家门去。不几天,它们又把窝建起来了。我们气不过,就用竹竿挑着火把去烧它们,这一下马蜂简直疯了,不等我们躲进家门就堵住了去路,有一只马蜂在我的右手小拇指上狠狠叮了一口,小拇指顿时肿大起来。后来虽治好了,但这小拇指落下了残疾:指头处粗大一圈且有些变形。要是女孩子恐怕得后悔死吧。

我们一家和邻里的关系非常好,总是能够互相帮衬。父亲从景德镇买来一箩筐碗碟,碗底都刻有母亲的名字。无论谁家做红白喜事,都到我家来借碗。还碗碟时,邻家没有空手的,总带来猪肉或清明果、籽糕、汽糕、糍粑等婺源特产。日本小林一茶俳文集《俺的春天》里说,老妻早起烧饭,便听得东邻舂年糕,心想大约是照例要送来的,但等了好久,年糕终于不来。我们倒是没有小林那淡淡的诗意的忧愁,因为知道总是要来的。只是每次送来了都吃不够。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222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