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苦练内功 智慧运营启新篇
编者按:内蒙古自治区数字政府建设东风正劲,“数字”的触角正延伸至内蒙古政务服务的每一个角落。数字政府建设进入新阶段,如何更好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三分建设,七分运营,内蒙古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直面新题,着力开创数字采购新局面。
内蒙古:苦练内功 智慧运营启新篇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电子卖场运营管理工作综述
■ 本报记者 程红琳
为电子卖场各方主体提供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并非易事。三分建设,七分运营,“运营力”已经成为评价电子卖场的核心指标。
近年来,随着以电子化为抓手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在全国各地纷纷落地,日渐成熟。然而,建成后的电子卖场该如何运营管理?主管部门如何通过运营释放出电子卖场更大价值?这是当下电子卖场的运营管理机构面临的新挑战。内蒙古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内蒙古自治区交易中心)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本级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的日常运营和监督管理部门,正按照“专业化、精细化、数字化”思维,深耕电子卖场运营管理,充分发挥着集采机构的专业与优势。
完善顶层设计 用“专业”说话
做好电子卖场的日常运营管理,重点在于趟出专业化管理路子。
为了将电子卖场的日常运营管理做深做细,打造出一个合法合规、竞争有序的营商环境,记者注意到,内蒙古自治区交易中心设立了电子卖场运营管理专管机构,配备专管队伍、明确专管人员职责,建立了日事日报管理制度。
有个专管队伍,电子卖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便能更好地落地。如,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精简入驻材料,对供应商的入驻实行“零成本”“零跑腿”“网上办”,截至目前,自治区本级电子卖场已累计入驻供应商8705家,签订入驻协议1.17万余份,上架商品38万余件。同时,内蒙古自治区交易中心坚持“全区联动”“一盘棋”推进电子卖场运营工作,指导全区各级电子卖场运营管理机构落实相关制度,做好日常运营管理工作。
看似枯燥的数据,是内蒙古自治区交易中心专业化运营电子卖场最直观的佐证。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为了确保电子卖场采购能够依法合规,两年多来,内蒙古自治区交易中心狠抓电子卖场制度建设,相继制定并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政采商城电子卖场商品发布及管理规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电子卖场运营管理规则》《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电子卖场交易纠纷处理规则》《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电子卖场信用考评管理规则》等十几项政策制度,让电子卖场中的各采购当事人开展采购活动“有依据、有原则、有底线”。
为规范各采购当事人的采购行为,保障电子卖场健康有序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交易中心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电子卖场信用考评管理规则》等文件的有关规定,开展诚信评价工作,对各采购主体的交易行为进行信用考评,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管理,加强对各采购主体违规行为管理,实行违规事项按月公示。截至2022年10月底,已累计对665家采购当事人、666项违规事项进行了公示,做到了对违规行为“零容忍”“严惩处”。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交易中心在严格履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管理办法》规定的相关职能职责基础上,创新建立了政府采购电子卖场争议调解机制。通过组织各方采购当事人、专家等进行“质疑论证会”分析,因地制宜处理各类争议事项,有效化解争议纠纷。目前,已为自治区本级71家采购人、52家供应商所涉及的118个项目化解了纠纷,有效减少了政府采购质疑投诉事项发生。
巧借精细化、数字化运营提质增效
政府采购价格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电子卖场的商品价格也是电子卖场运营管理机构无法回避的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交易中心直面价格这个“硬骨头”,充分利用电子卖场已启用的标准商品参数体系,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形成合理价格区间控制机制,对商品价格进行巡检管理,以此来提高价格监测水平。同时,为加大价格监测力度,内蒙古自治区交易中心建立了商品价格监测工作制度体系,积极指导各盟市开展价格监测工作,并定期公示商品价格监测结果。截至目前,自治区本级已累计公示77家供应商各类违规情形,涉及47个品目、228个商品。
价格监管之外,如何进一步落实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充分发挥电子卖场平台优势,是内蒙古自治区交易中心另一个重点工作。
在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的统一部署下,交易中心严格落实政府采购节能环保、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公务用车管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等相关政策要求,建设了家具馆、汽车馆、乡村振兴馆、工会专区等主题馆。同时,为支持中央单位和自治区各级工会组织小额零星采购,电子卖场还专门开通了中央驻区单位和工会组织采购专区。截至目前,各类主题馆成交额已达近1.2亿元,上架节能环保商品近2.3万件,中小微企业入驻率达40.9%。
据介绍,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交易中心将继续扩充采购品目范围,将更多具有通用性、普遍性的品目纳入到电子卖场;按照《政府采购框架协议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要求,做好框架协议采购工作,促进小额零星采购效率和规范的有机统一;继续按照行业特点,增加特色场馆建设,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单位的多样化采购需求。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