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关,我可爱的家乡
【乡情乡韵】
虞关,我可爱的家乡
■ 许吉荣
在祖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我的家乡虞关,犹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嘉陵江上游两岸。
然而我童年记忆中的家乡虞关,却可谓满目萧然。贫瘠的土地,陡峭的山路,吃水靠人挑,运物肩背扛。忍受不住家乡清苦生活的年轻人,就曾发出“能在外地要馍,不在虞关干活”的哀叹。歌手范琳琳有一首《我热恋的故乡》,歌词中唱道:“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男人为你累弯了腰,女人也为你锁愁眉。”这简直就是我童年时家乡的真实写照。
“吃的救济粮,穿的黄衣裳。冬日晒暖暖,春季闹饥荒。”那时的家乡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困在深山沟壑里,土里刨食,艰难度日。曾经耳闻目睹多少令人酸楚的凄惨往事:背着粮食翻山越沟去磨面的乡邻,路遇一场特大暴雨,一脚不慎滑到沟中被洪水冲走;年逾花甲的长辈,为割猪草,不幸跌落山崖……
如果说童年记忆中的家乡,是一部苦难史,那么青年时期,我经历的家乡蝶变,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了。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偏僻落后的山乡,家乡人犹如睡醒的雄狮,开始向贫困宣战。在“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变、先通电”的共识驱动下,家乡人用自制炸药、大锤、钢钎、头、洋镐、铁锨等工具,在陡峭的山梁上,在深沟大渠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小伙子腰绑绳子,悬吊在绝壁上凿炮眼,老人力所能及砍荆棘、割藤条,妇女送水送东西。冬季冰天雪地,寒风凛冽,修路工地上却热火朝天,叮叮当当的凿岩声响彻山谷。
家乡地理环境是群山对峙、沟壑从横,从全乡现有的13个村名中,就可见一斑:山关、山岔、穆家沟、八渡沟……5000多人口,零散地居住在高山之上或大山的褶皱中,修一条简易的农村公路,付出的代价也极其巨大。为修路,有被炸药炸伤手指的,有爬崖摔伤腿的,有放炮时献出宝贵生命的……如今我们开着车在家乡行走的每一条公路上,都有家乡人流下的辛勤汗水和鲜红的血水。他们就是这样,硬是在悬崖绝壁上、沟壑茆梁上,凿出了一条条脱贫路、致富路。
山路十八弯,盘旋上山巅。车行其上,虽让初走山路的司机们心惊胆战,但当他们得知这是家乡人用钢钎、大锤凿出来的时候,无不肃然起敬。
其实,家乡人战天斗地、生生不息的精神是亘古以来就有的。在近年来县文化部门挖掘整理的各类碑刻中,家乡记述修路的碑刻为数不少,如“八渡沟修路摩崖”“马家梁修路题刻”“芋子滩梯子崖修路碑刻”“李铁军维修义渡记”等。家乡人骨子里就和山里的青石岩一样,坚韧而有硬度。这种坚强的性格一旦被激发,就势不可挡。
依靠这股顽强拼搏的精气神,家乡人利用农闲,花了10多年时间,先后修通了通村路、通社路、通户路、通田间道路,还拉了电,通了自来水,建了村学校,初步改善了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的状况。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虞关乡政府工作时,就亲身参与了家乡人新修徽白公路、整修黑虞公路的建设。这是两条县乡主干道公路,是家乡人出乡的唯一通道。家乡人自带干粮,喝凉水,住帐篷,睡草铺,占地不讨价,砍树无怨言,迁坟不抱怨,憨厚包容之心,令我终身难忘。
在我的人生即将迈进不惑之年时,我离开家乡,调进县城工作。人虽然离开了家乡,但我根在家乡,魂在家乡,对家乡的点滴变化,都时刻关注着。
朋友圈里,一组家乡变化的图片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崇山峻岭之间,一条条蜿蜒盘旋的水泥路连接着村村社社,绿树掩映的村庄里白墙红瓦的民居错落有致。特别是那一溜溜深红色的腊肉、一碗碗白嫩嫩的豆花、一摞摞黄中透亮的油炸食品,令人垂涎欲滴。
我回乡实际走了一遭,越发感受到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成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人间福地,党的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乡邻胡秀莲,老伴去世,两个儿子外出打工,她一人生活孤苦伶仃。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之后,她家的房子修缮了,自来水通到了家门口,连上山的路也修成了水泥路,房前屋后的环境也得到了彻底改善。在村里新修建的文化长廊上,有一面贴着村民各种笑颜的笑脸墙,那里面,胡秀莲的笑容格外舒展,那是她发自内心的笑。
“种地不纳税了,上学不交费了,看病能报销药费了,老年人每月领着养老金,喝茶、抽烟的零花钱都有了。”谈起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年逾90高龄的大伯告诉我说,“现在我们农村人可说是跌入蜜罐子里了。”
家乡人衣食住行得到全面改善的同时,中药材种植、冷水鱼养殖、旅游产业发展,一个个富民产业兴办起来,一批批核桃、黑木耳、香菇、蜂蜜、竹笋、蕨菜等山货,源源不断地通过互联网销售到外地。
如今走进虞关,可攀千姿百态的山峰,观奔腾不息的嘉陵江水,探千奇百怪的幽洞,穿怪石嶙峋的深谷,感受高山草甸的柔软,体会飞流瀑布的神奇。身临其境,游目骋怀,秀美虞关不仅会让你生出“人在山中走,身在画中游”的喜悦和惬意,更能帮你记住浓浓的乡愁。
(作者单位:甘肃省徽县财政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