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豳风里的旬邑

豳风里的旬邑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2-06-11 17:29:38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乡情乡韵】

豳风里的旬邑

■ 付兴奎

从五顷塬出来,沿柏油路一直向东,不知不觉,车已驶出了甘肃省界。路边上站着的几个人和他们身旁白色越野车的牌号告诉我们,旬邑到了。除了感慨现代交通工具的快捷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与我们一脉相连的旬邑本来就不遥远。

50多年前的春天,我年轻力壮的父亲,一边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一边躲避着野兽的袭击,在这条满是荆棘的路上,整整走了三天时间。我不知道铁窗内的伯父,看到满头大汗的弟弟时,会是怎样的羞愧和不安,我却知道,没有了干粮的父亲,是靠向别人讨要一路走回来的。母亲告诉我们,从旬邑回来的那天早晨,父亲把自己像褂子一样往土炕上一扔,一睡就是一个昼夜。

遮天蔽日的林木早已被方圆数百里的村民们砍伐殆尽,那些曾经被父亲脚步惊动的山雀和觊觎父亲的野兽们已经濒临灭绝,那些帮助过父亲的好人们也可能还有健在者,但我敢肯定,他们一定想不起50多年前从他们门前一瘸一拐走过的汉子。当然,我辛劳一生的父亲和饱受灾难的伯父,也一定不会料到50多年后,自己的子侄会以这样的方式踏上浸满着他们汗水和泪水的土地。

除了精雕细刻、描龙画凤的唐家大院之外,在庆阳和旬邑之间,你几乎找不出什么区别。灰突突的山峁,干巴巴的河道,宽敞的油路,明亮的房舍,涂过印泥一样的脸庞,唱秦腔一样的乡音。难怪大家说,与本市的环县和镇原比起来,旬邑比我们庆阳还要庆阳。

熟悉的西北风从身后飘过来,瓦房和窑洞山墙上的农具,门楣上的辣椒,头顶上升起的炊烟,目光所及之处,全都是我们熟悉不过的东西。

混迹于人声鼎沸的城市,生存的压力就像一根无形的鞭子,持续不断地敲打着我们临近崩溃的神经和大脑。我总幻想着能够像很多年前一样,一个人站在故乡的庄稼地里,慢慢地回味那些曾经带给自己温暖的往事,结果全让机器的轰鸣声给无情地击碎了。刚才,我们还在为这种可怕的毁灭而无比惋惜,谁料,一个多小时之后,在直线距离不到200公里的渭北高原,我们为自己的心,竟然找到了一个栖息的地方。我们张开臂膀像鸟一样绕着蜿蜒的山梁跑起来,崖畔上响起我们久违的回声。

高门楼、大院子,八仙桌、大掌盘、西凤酒、苦荞茶,还没有开吃,就已经有了家的感觉。锅盔包子、莲瓣花卷,都是同一块土地上的麦面做的,吃起来却各是各的味道。土暖锅炖菜,猪耳朵下酒,都是地道的农家味道。枣糕、干果碟子、农家小菜,忙得你顾了喝的,顾不了吃的。银丝一样的手擀面上来了,盘子还没有进门,葱花和油辣子的味道就飘了进来。刚才还推三推四地说吃饱了,碗端到手里就放不下了。

为了一个特殊的爱好,一个人会喜欢上某个不属于他本人的地方,这种喜欢绝对是单纯甚至很短暂的。几年前的冬天,在海南亚龙湾,蔚蓝的大海和雪白的沙滩让平时不大爱激动的我欣喜若狂。我提着鞋子赤着双脚在海滩上走了整整一个下午。遗憾的是,这种情绪持续不到三天,我就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旬邑却不同,头顶上的西北风,脚底下的黄土地,没有你不熟悉的,沟畔上的歪脖子树,河湾里的信天游,没有你不亲切的。走了大半天,我才算搞明白,原来,我们是属黄土的。

在石门山,我们看到一座气势不同凡响的秦直道博物馆。作为王朝强大的象征,秦直道跟万里长城、兵马俑、阿房宫一同诞生,并且得以长久保存,这不能不说是古代交通史上的一个奇迹。在秦直道博物馆里,我同时看到了庆阳境内正宁调令关、宁县五里墩、合水麻芝崾岘、华池麻芝崾岘四处秦直道关隘照片。相同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共同的命运,穿行在秦俑排列的方阵之中,我的心也仿佛回到了遍地狼烟、血流成河的古战场。

从石门山回到县城,天已经擦黑,远处有点倾斜的泰塔,俨然家乡土台上巍然矗立的宋塔,典雅、凝重。

作为全国民俗文化调研基地,庆阳的非物质文化是出了名的,有许多能绣善剪被称为大师的民俗艺术家,但在旬邑籍的剪花娘子库淑兰面前,那些都会让你觉得黯然无光。曾经,在旬邑赤道乡富村一孔又黑又破的窑洞里,库淑兰俨然一位谙熟人生的哲人,她用手中的剪刀,诠释着生存的意义。库淑兰的剪纸有如神助,剪出的造型不仅趋于多元化,而且在用光、用色上超越三维甚至四维空间的视觉冲击。

旬邑之行不到两天就结束了,但这个小城留给我的印象却远比自己熟悉的那些城镇甚至拥有众多名胜的都市更为深刻。我突然发现,自己原来认为只有贫瘠的黄土高原其实非常了不起,浑厚的黄土地不仅承载着雄浑博大的历史,而且也蕴藏着精粹的文化,生活着无数让我们敬畏和感动的人物。

像一棵树上生长着两片不同的叶子,像一条河泛起两朵不同的浪花,庆阳和旬邑最终还是不同的。一个像我的手心,另一个则像我的手背,它们既相近又相异,既相通又隔阂,因而丰富了我对黄土地乃至整个中国的认识。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就职于甘肃省庆阳市财政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152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