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实务 >> 理论前沿电子报 >> 政府采购CA距离互认通用还有多远

政府采购CA距离互认通用还有多远

栏目: 理论前沿,电子报 时间:2022-04-14 19:54:41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政府采购CA距离互认通用还有多远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数字证书互认现状综述

■ 本报记者 张炎

“新的交易平台建好后就会启用新的数字证书(以下简称CA),说是能和之前其他交易平台的CA互认,但真正到了投标时,代理机构又会要求重新办一个。这几年光是办CA就花了很多钱。”一位供应商无奈地向记者抱怨道。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里,由于不同机构颁发的CA互不通用,这些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的供应商,每到一新平台投标都需要再次申办CA,造成资源、人力、财力方面的诸多浪费。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2021年年底《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明确要求,探索企业生产经营高频办理的许可证件、资质资格等跨区域互认通用。

当下政府采购领域CA的互认情况如何?政府采购CA距离实现全国互认通用究竟还有多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一系列调研与采访。

互认工作各地存差异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政府采购CA实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区域内互认通用的地方包括:福建、辽宁、安徽、山东、内蒙古、河北、浙江、上海等地,其中大部分地方以政府采购全省“一张网” 建设工程作为依托实现互认。

辽宁、福建等地通过建立统一、唯一的平台实现政府采购CA互认。凡有意愿参与本地政府采购的供应商在平台注册申请CA后,便可一证走全省。

以辽宁为例,辽宁省财政厅于2020年8月印发了《关于印发全省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在原有辽宁政府采购网的基础上,搭建辽宁统一的政府采购CA平台。其主要做法有三点:一是借鉴成功经验。在CA平台筹备初期,辽宁省财政厅邀请省内多家CA认证机构进行座谈,充分了解CA认证机构在其他领域成熟应用的经验做法,并听取认证机构方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本着先省本级、后市县级的思路,逐步开展CA互认工作。二是以节约成本、避免资源浪费为目标。在搭建CA平台初期,辽宁省财政厅就打算对本省内已应用CA的其他领域进行开放互认,即CA机构可通过技术升级直接在平台接口进行对接,提高CA应用的兼容性。三是完善系统功能,丰富企业选择。辽宁政府采购CA平台为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当事人分别提供专用版及互联版、企业版和个人版等多种产品,拓宽各方选择空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辽宁省财政厅近期还对进驻政府采购CA平台的CA机构提出新要求:既要满足省内已办理过CA的企业和个人凭借原有CA可直接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同时免费自行升级CA的要求,又要实现省内政府采购CA与其他领域CA互认的目标。“当然,我们的CA到其他部门能否使用还需要主管部门予以配合。”辽宁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与辽宁做法相似的还有福建。福建也已依托唯一CA平台实现了CA全省通用。福建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管办的张玮告诉记者:“我们从2017年就开始建立福建自己的政府采购CA平台了,平台运行以来CA就是互认的。到2020年,CA平台运行了三年多,我们准备进行升级。特别是今年全国两会后,省里又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福建省和其他14个省份地理范围上开展CA互认,以及和其他厅局领域上进行CA互认。”

“我们都是根据2020年国家出台的《安全电子签章密码技术规范》去做的,其他地区只要也是根据这个标准做的CA,那么,我们就能实现和它的对接。”张玮说

山东通过对接各CA认证平台,实现省内政府采购CA互认。2019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建设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CA互认系统,2020年年底前,完成省域内CA互认。

浙江以“政采云”系统为载体实现省内CA互认。“政采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集政府采购网上交易、网上监管和网上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云服务平台,平台的“项目采购交易系统”可以实现政府采购在线招投标。政采云浙江省交易运营经理陈楚泽告诉记者:“政采云平台在和提供数字证书服务的不同公司对接时,只要政策允许,就可以实现技术上的对接,互认通用。只要使用‘政采云’系统,哪怕是外省的都可以实现CA互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述地方不仅实现了本地区政府采购CA互认,一些省市还实现了跨域政府采购CA互认,主要做法就是CA机构之间互认。例如,河北省的“河北CA”已经实现与“北京CA”“山西CA”“联通CA”的跨域互认;福建省的“福建CA”已经实现了与“广东CA”“北京CA”“浙江CA”的跨域互认。

不同于上述做法,上海计划取消企业法人介质CA。“我们将在上海政府采购云平台增加电子营业执照入口和功能,通过对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并和本市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联动,实现对客户端投标、响应文件的电子签章和加解密。”上海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处的王烨认为,这种模式应用后,将有利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政府采购CA的互认通用。

放眼全国,目前政府采购CA已经实现互认通用的地方仍占少数,多数地方政府采购CA仍未能实现互认通用。

北京市政府采购领域目前在用的有四个交易平台,四者尚未实现政府采购CA互认;深圳市也存在多个政府采购CA并用的情况;宁夏政府采购目前在用“西部CA”和“北京CA”,未能实现互认;河南政府采购主要用“华策CA”,尚未实现和其他CA的互认。

之所以未能实现政府采购CA互认,业内不少观点认为既有技术升级的原因又有部门协同等问题。“深圳政府采购领域有四个正在用的数字证书——‘网证通’‘深圳CA’‘广东CA’,还有一个用得比较少的‘北京CA’,从政策层面来说,这四个CA在深圳市各区之间是互认的。但实际情况是,这四个CA的互认与不互认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深圳市财政局的汪泳表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与四个CA系统的升级问题有关。例如,A系统和B系统本来是互认的,但是A系统升级了,那和B系统就不互认了。另外,他还告诉记者,目前,这四个CA与深圳市其他领域比如司法局、统计局的CA是不互认的,与广东省的政府采购CA也是不互认的。

“统一平台深圳不是没有想过。”汪泳告诉记者,2015年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曾经想把所有CA业务整合在一起,定了政策,做了方案,但是最后却没能实现。原因在于,一是现实因素。深圳当时主要在用“网证通”,新平台是“北京CA”。启用新平台工作量大、成本高,技术上要对接,版本上要兼容,技术上投入很大。二是CA互认也涉及部门协调的问题。例如,A部门的系统升级要和其他部门沟通好,系统之间才能实现互认。三是利益问题。兼容互认对于CA机构来说没有明显利益,因此他们也不愿意去做这个事。

打通CA互认梗阻有办法

  “业内部分观点认为,全国政府采购CA距离互认通用仍‘道阻且长’是因为CA数据加密或者交互之间存在差别。例如,深圳的四家CA为了能够互认应该是采用了通用的加密手段,做到了初步的互认。但其中一家公司数据逻辑结构或者加密手段产生了变更就会导致和其他CA没有办法互认。”陈楚泽表示,业内这一担忧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从技术层面完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以我们这种平台类型的公司为例,和不同的CA公司对接时,A公司如果升级CA系统,它的接口会做哪些调整,我们平台就会对CA的加密手段进行相应调整,就不会产生其中一家升级就无法互认这个情况。”

   在陈楚泽看来,导致全国政府采购CA无法实现互认通用的真正原因在于全国范围内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或相关单位来组织做这个事。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丛虎对陈楚泽的观点深表认同。他认为,成立部际联系会议是解决全国政府采购CA无法实现互认通用的方法之一。“当然从营商环境角度,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都有牵头的可能,他们可会同工信部、科学技术部等一起来做。地方也可以成立省级或区域联席组织共同协商解决。现在长三角、西部省区都已行动了。”

事实也佐证了王丛虎和陈楚泽观点的合理性。纵观已经完成CA互认的辽宁、上海、山东、安徽、内蒙古、福建等地,无一不是依靠一个强有力的牵头单位来保证实现。辽宁省财政厅在牵头建立政府采购CA平台伊始就明确,依托现有辽宁政府采购网自行搭建CA平台,并将CA平台建成一个面向全部符合技术要求的国内CA认证机构的公共平台,实现CA机构准入环节公平公开,标准统一。同时还能避免遇到将CA平台的运行维护全部转包给一家CA认证机构而造成行业技术壁垒垄断等问题。

此外,王丛虎还认为,要想实现CA互认通用,政策方面也仍须进一步完善。他建议,制定与数字证书相关的完整制度体系,以确保数字证书应用和运行的规范化、法治化。“目前,我国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而且内容相对单一,也不够具体。为此,尽快完善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数字证书应用或具体运行中的制度规则尤为紧迫。”王丛虎说。

此外,王丛虎又提出了另外一种思路:“可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攻克应用难题与互认的风险。如,一方面加大研究生物特征识别、语音识别和人脸识别等前沿技术,建设基于生物特征的电子印章认证平台等;另一方面,加快电子印章技术与区块链技术融合发展,研究同态加密、量子加密等技术应用,未来也可以考虑用区块链代替数字证书。”对于王丛虎的想法,目前实践也已有了印证。如,不少省份已经开始了区块链与政府采购CA融合发展的初步尝试。今年3月25日,杭州市政府采购使用的“政采云”平台的运营公司——政采云有限公司开发的“政采云区块链BaaS平台”已经通过国家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该平台支持联盟链成员通过身份CA认证准许制,接入区块链网络,联盟链成员在平台上的操作经过多重CA验证鉴权,数据传输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防止篡改,可以为链上的数据提供合法、可信、安全的保障。

相信随着前述各类问题的逐一解决,政府采购CA实现互认通用指日可待。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139期第3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