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豆芽菜
【我的父亲母亲】
父亲的豆芽菜
■ 贾雄伟
上世纪80年代,人们在冬季还享受不到大棚里奉送出的品种丰富、味道鲜美的蔬菜,因此,绿豆芽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继大白菜之后城市百姓在冬季里的第二道“当家菜”了。当年父亲一年四季里的前三个季节在建筑工地打工,冬天工地上没活时,在母亲的怂恿下,父亲便在家里生起了绿豆芽。因为村子里许多邻居都在生豆芽,他们生完了豆芽就自己骑着自行车驮着豆芽筐去城里卖,听说能卖许多钱。
父亲说他适合做粗放一点儿的活儿。抹灰砌砖这样的建筑活儿费再大的力气他也不怕,就对生豆芽这样的精细活儿打怵。因为筐里的豆芽很娇气,水温高一点或低一点都不行。高一点,豆芽长得发黄;低一些,豆芽长得慢,长得不粗也不高,因此也就卖不上好价钱。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和父亲每天四遍浇豆芽的情景。早上一遍,中午一遍,晚上一遍,夜里一遍。每浇一遍都得提前烧好热水,再用温度计量水温,太低了太高了都得一遍一遍地往里掺热水或凉水,直到将水温调匀为止。每天早晨都是我在吃饭,母亲在给豆芽浇水,父亲骑上自行车带着豆芽筐出门。风刺骨头的天气,父亲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去卖豆芽,为的是赶上早市,多卖上几块钱。中午,我在学校吃饭,已回到家里的父亲与母亲一起给豆芽浇一天里的第二遍水,浇完这遍水,父亲继续用自行车带着又一大筐豆芽向着市场出发,赶在城里的工人下班以前,将新鲜的豆芽菜呈现在他们的面前。我最难忘的还是父亲母亲在夜里给豆芽浇一天当中最后一遍水的情景。那时,时针已划过零点的刻度,我已睡至半酣,翻身都嫌累。可父亲母亲却得一骨碌从被窝里爬起来给豆芽烧水浇灌。他们量水温时默契的商量声和放置生长剂时存异求同的争吵声以及浇水时水流撞击盆沿时发出的“刷刷”声都会把我惊醒。而温水浇到豆芽筐里时荡出的水汽有时也会令被窝里的我感到一丝潮湿与寒冷。那时我真有点抱怨父母的不辞辛苦,我觉得生豆芽太麻烦了,能否换些别的营生干呢?既不会太累又有钱可赚……
从2003年开始,我家那间1984年盖的平房就一直漏雨不断。父亲说檩子上的竹批子烂掉了,这房子得翻盖。他没说竹批烂掉是生豆芽那几年热水熏湿的结果,可我的心里知道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生豆芽受累,卖豆芽还得憋气。我时常听见父亲晚上卖豆芽回来后,母亲埋怨他钱卖得少。父亲解释说最后怕卖剩下,索性就减价处理了。母亲告诉她不要太抻不住劲儿,要有耐心,别人都卖了,为什么咱卖不了呢?有时卖得少的原因是碰到个别刁蛮的顾客。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样的顾客,每个商贩都会碰到,遇上了就算卖主倒霉。“少挣点就少挣点,不用跟他们太计较……”父亲总是这样给受委屈的自己打圆场。
历史的车轮滚进20世纪90年代,蔬菜大棚渐趋热络,人们的餐桌一年四季鲜菜鲜果不断,绿豆芽渐渐失宠。此时,商品房的建设越发红火。父亲的建筑活儿也由室外干到了室内,且一年四季都不间断,只是“原来是给公家干,这时却主要是给个人干了”。我也离开老家去异乡读初中上师范,回到家时再没见到里屋炕上地下并排六个圆滚滚的豆芽筐,以及筐里白白胖胖、粗粗壮壮、绿意葱葱的豆芽菜……
(作者系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就职于辽宁省朝阳县财政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