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打造扶贫特色产业
政采扶贫在行动
因地制宜打造扶贫特色产业
——新疆政府采购扶贫工作纪实(三)
■ 本报记者 杨文君
漫天沙尘下,深秋中的和田地区洛浦县离脱贫摘帽越来越近。
新疆和田因拥有“昆山之玉”而闻名,却也因恶劣的自然环境而曾饱受贫困之苦。自2014年以来,一批批政采人被派往洛浦驻村,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各显神通,因地制宜,促创业、办产业、兴教育,与洛浦群众一同撰写着脱贫致富的故事。如今,此地不仅有美玉,更有扶贫美“誉”。
散户创业增收益
穿过格加喀尔克村宽阔敞亮的村路,一座汇聚“小民生”的大市场映入眼帘,拌面馆、服装店、打馕店、烤肉店……民生小店一应俱全,其中一家生意不错的拌面馆格外引人注意,门店前的食客吃得津津有味,老板麦丽开·斯拉吉艾合麦提正在忙前忙后。
“这可是我们村最有名的拌面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政府采购处处长、洛浦县格加喀尔克村第一书记井斌向记者介绍道,当地一般的种植业和养殖业都比较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扶贫干部便想到根据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试着让村民们做些本土能消化的小生意。
“于是我们便搭建了这个‘扶贫创业市场’,把门店全部租给贫困户等村民,只要他们勤快些、踏踏实实做,不仅能回本,还能有不错的收益。”井斌继续说。
在拌面馆斜对面的一家儿童服装店里,老板巴哈尔古丽·麦提尼亚孜刚把一批新进的货扛进店里,他告诉记者:“我可是这里生意最好的,有时一天能收入两三百元,最得意的时候,一天就卖出了1000多元的货。”
有着同样优秀业绩的打馕店业主努尔麦麦提·阿卜力孜也说道:“馕是我们这里村民的主食,谁都少不了,所以我的生意也不错,每天的销售额大概为500元。”
事实上,扶贫创业市场起初门店招租工作并不顺利,当地扶贫干部做了大量工作,想方设法让有能力的贫困户租用,鼓励他们创业。如今,越来越多的贫苦户加入到了这一行列,通过小本生意的投入、自主经营的模式,获得了生活提升的幸福感,一家一户撑起致富希望。
规模产业迎发展
“个体经营惠及小家,规模产业才能普惠大家。”为了更多的人能尝到脱贫致富的甜头,扶贫干部们一致认为产业扶贫是靠谱的方向。
午后,格加喀尔克村贫困户买买提江·麦提图尔荪正在家中后院里喂牛,他告诉记者,该地村民基本都有养牛的习惯。
结合这一养殖习惯,养牛合作社因势而生。“在井书记的指导下,养牛合作社最终选择采用‘扶贫资金+贫困户自筹+入股分红’的经营模式。”洛浦县市场监督局城镇工商所所长、驻村工作队长阿卜力米提·阿卜杜吉力力向记者介绍道,农户或贫困户可以凭牛或资金入股,每头牛在当地大概能卖到两三万元,农户或贫困户的年底分红比例能达到13%。该村目前已经拥有3家初具规模的养牛合作社,同时引入竞争机制,让他们比学赶帮超,争取越办越好。
与格加喀尔村不同,色日克村则有着养鹅、吃鹅蛋的传统习惯。原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采购中心主任、色日克村第一书记杜强2017年来到该村扶贫时,就发现了开办养鹅合作社的契机。
如今,放眼望去,夕阳下的养鹅合作社格外美丽。一条横向绵延的碧绿色水渠上建有栈道,一排排小木屋坐落在芦苇丛间。“这些小木屋其实是供游客吃饭的包厢,里面还有音箱。平时,这里的生意非常好。”负责经营这家养鹅合作社的“小老板”图尔荪尼亚孜·艾山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
据介绍,色日克村于2019年申请到援疆资金147万元,该村利用这笔资金对原来的养鹅合作社附属设施进行改造,当年的养鹅合作社如今已摇身变为兼具养殖、餐饮和观光功能的农家乐。目前,该合作社解决了1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月工资最低为1600元,最高能达5000元;入股贫困户有30户,年底分红每户不少于1700元。
这些并不是个例,在政采人、财政人的帮助下,洛浦的各个村子中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产业。有的村子瓜果飘香,有的村子牛羊结队,甚至还有的村子养起了鸵鸟。
思想教育扶根本
“再好的产业,如果老百姓们打内心是拒绝的,扶贫也是没有意义的。”扶贫干部们一致反映,思想观念落后是当地村民的通病。
面对思想的贫瘠,怎么办?
国语教育线上办。洛浦县的一些村子目前已实现普通话线上教育常态化,每晚9点到11点引导村民学习普通话。如今,对于一些简单的用语,村民们能够熟练掌握,现在很多孩子就可以当翻译。“语言通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思想提升。”一位扶贫干部说。
深入浅出树理念。据介绍,色日克村曾经有一家贫困户,村委会当时给该贫困户的夫妻俩在江西南昌找了一份工作,每人每月能挣4500元,但是他们不愿意去,村委会就锲而不舍地做工作,用“挣到的钱能换来几只羊”之类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他们交流,直到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
文化润村促进步。在洛浦县的多个村中,室内篮球场、百姓大舞台、乒乓球室、跑步机、图书阅览室等等一应俱全,村民业余生活得以丰富。村委会还会定期把村民召集到百姓大舞台,为大家宣讲民族团结、扶贫惠民的政策。
“让贫苦户脱贫,要教育,要引导,解放他们的思想,开发他们的智力,让他们自己比照、模仿,搞产业。”杜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自己的扶贫心得体会。
依稀记得,在前往格加喀尔克村的路上矗立着一座崭新的两层小楼。“这是一座教学楼,我们要把最好的建筑给教育。”井斌表示,教育可以改变命运,要在扶贫工作中加强、尤其是对新一代的教育,在各方面加以引导。另外,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不能太“高大上”,结合当地的传统基础和经验,这样,扶贫成果才能更稳固、更具可持续性。
【记者手记】
共画同心圆,逐梦奔丝路
“驻村3年了,想闺女。”
“当时,我把妻子和孩子也带来了,妻子在其他村支教,一家人在和田度过了一年的驻村时光。”
“驻村期间,无暇照顾家人,两岁的儿子就像是自己白捡的一样。”
“结婚六年,孩子五岁,驻村四载。”
政府采购处处长井斌在扶贫工作中日益消瘦、包文泉全家上阵助力脱贫攻坚、洪源因为驻村而无暇照顾临产的妻子,农业农村处何晨曦在贫困村一扎就是6年……
新疆财政厅这些扶贫干部的话,以及他们的故事至今还在记者的脑海中回荡,感动的余温仍在心中。
事实上,这样的扶贫人只是我国千千万万脱贫干部的一个缩影。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扶贫干部们付出了自己的辛勤汗水与智慧、甚至是生命。“脱贫攻坚有多难,扶贫干部就有多拼”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据了解,新疆财政厅的绝大多数干部都到洛浦驻村过,在这些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的团结努力下,如今的洛浦可以说是瓜果飘香,牛羊结队,百姓安居乐业。
据史料记载,曾经,新疆的地理风貌和如今的云南的西双版纳非常相似,而现在的新疆却是天山苍雪、胡风大漠,“沧海桑田”一词是对新疆地理变迁最好的概括。如今,新疆也正在经历着脱贫致富换新颜的变化。相信,在代代传承奔小康的“丝路”上,新疆也将再一次迎来沧海桑田式的嬗变。
(杨文君)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