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二次竞价:集中不集权

二次竞价:集中不集权

栏目: 热点专题 时间:2014-02-21 10:54:47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贵州国税“政采内控机制建设”系列报道③】

二次竞价:集中不集权

--- 贵州省国家税务局将原有分散竞价模式改为省局集中竞价模式,以规模集中体现竞价优势

实习记者 张静远 本报记者 周黎洁

从“分散竞价模式”到“省局集中竞价模式”,贵州省国家税务局在协议供货集中二次竞价的路上已经探索了2年零5个月。“集中不集权”是他们在这项工作中始终坚持的原则。此外,国税总局提倡多年的“三位一体”运行机制、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等管理理念被贯彻始终。

8月17日,在贵州省国家税务局(以下简称贵州国税)的会议室里,全省9个市(地、州)的采购人代表和协议供货商们坐在了一起,供需双方对集中二次竞价给予了充分肯定。

从分散竞价到集中竞价

集中二次竞价是贵州国税针对IT类产品采购的一种方法。

作为京外单位,贵州国税执行的是国税总局的协议供货结果。2008年,国税总局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8-2009年度国家税务局系统IT类产品协议供货的通知》,要求该年度国税系统IT类产品协议供货一次采购金额超过5万元的,采购人必须在中标产品范围内,随机选择3家以上(含3家)不同品牌的中标供应商,实行竞价采购。

如何不折不扣地执行好总局的政策?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充分发挥竞价机制,又能规范基层采购程序?在思考与调研的基础上,贵州国税提出了“将原有分散竞价模式改为省局集中竞价模式,以规模集中体现竞价优势”的新思路。

2009年3月,贵州国税首次对计算机类设备实行了省局统一与协议供应商开展集中二次竞价,各级国税局按照二次竞价结果直接采购的做法。目前采购频率为每半年集中竞价一次。

据贵州国税相关工作人员丁萍介绍,竞价前,省局依据调研生成的采购信息、上一年度预算额,确定此次集中竞价采购总量,向协议供货商发出二次竞价邀请报价函。

竞价谈判小组根据协议供货商的报价、基层对供货商服务的评价和事前确定的评分办法确定成交供应商建议,并将建议提交主管政府采购的分管采购的局领导批示。以批示为二次竞价的成交依据。随后向各竞价协议供货商发出成交或未成交通知,由省局与成交协议供货商签订二次竞价成交协议书。

在具体执行采购行为时,由各级国税局通过国税总局的协议供货信息管理系统完成采购。单次或批量采购5万元以上的,直接选择二次竞价成交商。在合同规范方面,省局与二次成交供货商统一签订合同,明确成交产品及价格等。

“集中二次竞价坚持的是集中不集权的原则。”贵州省国税局副局长张雄说。集中议价实现权力制衡

在集中二次竞价中,议价权与采购权实现了剥离,省局的议价结果全省系统共享,一方面实现了省局与基层分局的权力制衡,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基层采购程序,方便了基层操作。

而省局在议价时,也切实将基层采购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记者在相关文件中了解到,为了做好集中竞价工作,贵州国税根据总局规定的竞价公式:竞价得分S=(Pmin/P)×80+(Rmin/R)×20,研究生成了一套严密的评比相对价格的机制,使得决定中标的决定性因素并非供应商报出的绝对价格,而是综合各方面因素对比后得出的相对价格。

首先,这些IT产品依据协议供货最高限价被归为不同的档次,各个档次独立进行性能评分。其详细评分办法为:折扣率得分以各档最低的折扣率为满分,其他产品折扣率分别除最低折扣率后再乘以权重得出其分值。服务网络得分以各供应商的实际网络和报价文件承诺为依据以上述同样方法评分。性能得分以同价位的处理器、内存、硬盘、主板、显卡、光驱和显示器等为指标进行评分后再分别乘以权重得分。各档综合得分前三或者前四位产品作为二次竞价成交产品和成交供应商建议。

“通过这样的集中议价法,省局实行议价权,而基层局也从繁琐的议价程序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履行采购权。并使省局与基层局之前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内控关系。”丁萍说。

辛苦调研换来高效采购

这一套政策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

“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充分发挥竞价机制,规范竞价行为,方便基层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和提高采购效率,结果不能背离初衷。”丁萍说。于是,围绕这一初衷,贵州国税进行了可行性验证和一系列调研。

首先,他们对2005年—2008年这3年的IT类产品的采购信息进行了统计,按实际采购量进行排序。最终确定台式和便携式计算机实行集中竞价。

此外,对参加二次竞价的协议供货商进行市场摸底也是调研的一项内容。他们对2005年—2008年度台式和便携式计算机采购品牌进行统计,对采购比重较大、排在前10位的品牌作为二次竞价的选择对象。并对各预算单位的意见作为二次竞价评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在此基础上,贵州国税确定了竞价流程与评分机制,确保了竞价标准能够为采购人和供应商双方所接受。

集中不集权的二次竞价程序在基层很受欢迎的。遵义市国税局的曾晓琳告诉记者,省局集中竞价的方式大大方便了基层采购。

截至到目前,该省国税系统二次竞价节约率达到15%,实现了全省国税系统同品牌同型号同价格,极大地方便了使用单位.

【沙龙•供需面对面】

协议供货,基层售后怎么办?

---本期话题:贵州国税系统如何提高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 主持人:实习记者 张静远  记者 周黎洁

■ 嘉宾:贵州省国税局财务管理处副处长  申蔓飞

贵州省贵阳市国税局财务管理处处长罗小金

贵州省铜仁地区国税局财务管理科副科长  尹建英

贵州省黔东南州国税局财务管理科科长 潘存峰

贵州省遵义市国税局财务管理科副科长 曾晓琳

贵阳新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亚峰

贵阳得实电子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孙建军

贵阳利惠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 赵亮

福建实达电脑设备有限公司贵阳办事处 杨建春

在国税总局协议供货的基础上,贵州国税将全省的采购任务集中起来,定期进行二次竞价。议价权在省局,采购权集中到市(地、州)局。实施2年来,在简化基层采购程序,提高采购效率,实现规模效应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8月17日,贵州国税召开部分协议供货商座谈会,就集中采购模式下的售后服务问题进行了讨论。

1、 为什么采购人享受不到承诺的服务?

主持人:各位嘉宾,很高兴能在贵州国税协议供货售后服务座谈会期间与大家探讨有关话题。贵州国税的协议供货有总局协议供货协议、省局二次竞价协议、供需双方的采购合同等3份文书作保证,这样的售后服务是不是很完备呢?

申蔓飞:总体来讲,90%的供应商做得都非常好。省局实行的二次竞价,简化了基层的采购程序,带来了采购效率的提高和规模效应,截止到目前二次竞价的资金节约率在15%左右。但集中之后也带来了后续服务上的一些问题,目前从基层反馈的情况来看,主要问题集中在售后服务难、效率低、配件价格较高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将会影响日后的采购工作。

罗小金:在售后服务方面,一些商家售后服务跟进较慢,通常要2次以上的联系才能到;特别是本地没有供货商售后服务点而委托别的非本供货商负责售后服务的,售后服务就更差。

曾晓琳:对于售后服务难,我们基层局有切身体会,主要是部分产品在当地没有售后服务点,维修较困难。比如我们红花岗区局的一台汉王扫描仪坏了,由于当地无售后服务点,便联系了贵阳的售后服务点,专程把扫描仪送到贵阳维修,但贵阳没有配件修不了,需寄到北京更换配件才行,这就把我们给难住了。

刘亚峰:对我们经销商来讲,怎么担当起区县级的售后服务,确实是一个难点。县级的公司特别少,培训起来难度较大。另外,贵州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也是一个客观难题。从贵阳到一些县,早上出门,晚上到,第2天检修,第3天返回,做一次检修来回要3天时间。

孙建军:我认为售后服务难的问题主要是沟通不足造成的。我们各个地区的服务站点都反馈了采购人信息不全的问题。得实集团有定期巡检制度,可以服务到贵州国税96个县局,只要各个基层单位有明确的联系人,我们每次巡检都会与之联系的。我感觉是因为我们彼此交流少了,所以用户吃亏了。

尹建英:您说的巡检等售后服务我们好像从来没有享受过。我们2007年采购的得实打印机,当时得实打印机在铜仁没有售后服务点,虽然是在保修期内,但销售商要求运送或邮寄到贵阳维修,而且维修期限至少在2周以上,同时采购人要承担在维修过程中发生的邮寄等费用,这就增加了采购人售后服务的成本。

潘存峰: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供应商是否能按合同约定来履行售后服务。今年我们黎平县局采购了HP1008型打印机,协议上写的是3年上门免费服务,但是拨打保修卡上的服务热线却被告知是1年保修,而且是送修,邮费(差旅费)自理。

赵亮:惠普在贵州9个地市州都有服务网点,售后服务的问题主要出在基层。交通问题确实增加了经销商下基层维修的成本。作为政府采购供货商,我们从情感上确实非常乐意为采购人服务。

2、 为什么配件、耗材价格居高不下?

主持人:刚才尹科长提到了售后服务成本的问题。在此次调研中,这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尹建英:是的。县区售后服务网点不足,会增加采购人的售后服务成本。此外,产品配件成本高是导致售后服务成本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产品在保修内发生不在保修范围的维修情况,价格就由商家自行制定。一些产品耗材使用量相当大,投影机产品换2次灯泡,复印机换几次硒鼓,价格几乎等于再买一台新的机器。这类售后服务业务是没有竞争的,买了谁的产品就只能买其服务。缺少售后服务的定价规范。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导致售后服务定价方法和内容不同,容易将在售后服务中产生的一些成本转移到使用单位身上。再加上服务形式的多变和服务人员的不稳定,在售后服务定价缺乏行业规范和合理监督的形式下,造成售后服务成本转嫁过高,而服务又不到位。

刘亚峰:耗材问题是我们的痛苦之所在。OA产品不同于IT,是要吃耗材的。零配件3年保质期的承诺对耗材是有要求的,就是不能使用违劣耗材。非正规的耗材对机器的磨损大,说OA产品需要保养就是这个意思。厂家会有专门的仪器进行检测,有些报修一检测,发现用户使用了违劣耗材,这让我们经销商非常为难。

孙建军:我们的产品主要是针式打印机,现在各个地州市的打印机耗材都是自行零星采购,耗材对机器的影响确实非常大,我们提倡使用原装耗材,延长打印机的使用寿命。目前行业内原装耗材与非原装耗材之间主要是价格门坎。

3、 做好售后服务真的那么难吗?

主持人:刚才供需双方谈了很多关于售后服务的实际问题,摆事实、讲困难,坦诚交流,谈得既客观又实在,对于做好售后服务是非常有益的。那么这么多实际困难,售后服务是不是真的就很难做好呢?

杨建春:我认为售后服务是完全可以做好、也是必须做好的。国税是我们最早的客户之一,也是最优质的客户。所谓优质,就是使用环境好、用户信息完整。服务是支撑我们在行业立足的根本。我们在国税总局投标的时候,所有的承诺都是平衡了全国各地的情况的。实达在贵州是6个专职人员做行业售后服务(不仅指贵州国税)。每个月都要对所有县区巡检一遍。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换板,有问题直接换板走人,把问题带回技术室里去解决,不耽误用户的工作。

刘亚峰:经销商没有资格给大家配备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我们能想到的办法是给各个县配备集销售、维修、服务等于一身的工作人员,对于小问题可以满足采购人的需求。采购人一个电话到他们这里,就可以即时迅速解决常见的小问题。碰到大毛病就转交省级售后服务中心解决。OA类产品的厂家售后服务中心大多只能覆盖省城和较大的州府。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目前像这样的小型服务站点已经覆盖到全省的60多个县了。

主持人:两位的话,让我们对做好售后服务信心倍增。今天的座谈会,最重要的意义应该是共同推进售后服务工作。请各位为如何做好售后服务提建设性的建议。

曾晓琳:听了大家的介绍,我感觉每家供应商都有各自完备的售后服务体系,问题是我们采购人没有掌握,怎样才能让信息畅通起来?我感觉这是需要我们双方共同努力的。我们采购人不知道供应商的服务,是我们的原因还是供应商的原因?巡检制度非常好,那么是采购人提出巡检需求还是供应商主动提供?我建议供应商根据用户档案主动进行巡检。

杨建春:一是建议二次竞价时将供应商的售后服务情况纳入评分体系,如果服务不好下次就不能成为协议供货商,以防止供应商入围后在服务上开小差。二是建议建立点对点的对接方式,每个预算单位都有一名负责与供应商对接的人员,每个地州建立维修商品信息库,这样售后服务人员就不敢在服务上糊弄了。我认为,服务好坏是客户说的,自己说的没用。做到客户因为服务好而喜欢买我们的产品,就是服务做到位了。

潘存峰:将售后服务情况纳入二次竞价的评分体系,可行。建议完善售后服务监督机制,收集反馈意见,完善二次竞价。建议供应商完善售后服务机制,将售后服务延伸到县局,增加服务网点,加强服务能力。

孙建军:我也赞成建立对口联系人制度,并将售后服务分为应急维修、日常维修两种,方便商家做出回应。售后服务需要承诺,更需要约束机制。建议采取建立供应商诚信服务档案、交纳履约保证金等措施。此外,建议将耗材纳入省局统一批量采购,这样既能提高采购效率,也能降低耗材价格,以及解决使用原装耗材的问题。

刘亚峰:耗材纳入二次竞价,一来有了量上的优势,我们好跟厂家谈价格,也就可以给大家更多的优惠;二来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尹建英:设备出现问题,需远赴地州或省城维修,对基层而言,售后服务成本过高;某些设备的售后服务成本甚至高于当地自行维修费用。那么能不能在集中采购的模式下,实现售后服务本地化?今天的市场是一个多层次需求的市场,单一的采购和直线式的售后服务管理在效率、成本、适时性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先天弊端。是否可以将集中采购与本地化供应、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集中采购的总框架下,探索本地化供应、售后服务新模式?在具体操作中,选择企业规模大、分支结构多的供货商,实行集中采购动态化,集中采购仅签订意向性的协议,商品使用和售后服务均由当地负责,采购权和使用权分离,产品供应和售后服务统一,促使一个良好的供应和服务链真正形成。

集中采购的售后服务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各地的差异性十分明显,需要不断引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将售后服务关口前移,以确保使用单位享受到高质量的售后服务。

申蔓飞:怎么做好集中采购售后服务工作?我们从去年开始在各地州市作调研时发现,基层意见较大的是售后服务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整个政府采购工作的推进。我刚才说了,90%的供应商做得都非常好,那么我们怎么把剩下的10%完善好呢?这里面有我们采购人方面的问题,也有供应商的问题。

刚才我捕捉到的一个信息是,大家都认为售后服务是可以做好的,我觉得这是我们推进这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下一步,我们会将大家提的建议进行专项研究。我觉得因为大家坦诚交流,使得座谈会实现了共赢的初衷。还是那句老话,我们需要供应商的支持,供应商也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将售后服务工作做好。

需方:申蔓飞、罗小金、尹建英、潘存峰、曾晓琳

供方:刘亚峰、孙建军、赵亮、杨建春

【链接】当事者说

下基层做调研非常必要

曾晓琳

8月初,我们接到省局关于协议供货售后服务调研的通知后,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通过本局内部的信息交流平台(BBS)发布调研通知,要求辖区内的14个预算单位都按照省局的调研内容进行反馈。各地在收到通知后积极开展了此项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省局二次竞价、协议供货产品售后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及协议供货制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反馈。情况如下:

一是通过对各地反馈的调研情况的汇总,总体情况不错:14个预算单位中有12个单位对协议供货产品售后服务表示满意,满意率达85%。

二是针对2个单位反馈的“售后服务质量不高”的模糊评价,市局及时联系了有关人员了解事实情况。并把实际情况和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如实向省局进行陈述汇报。

三是对1个单位反映的“效率不高”问题进行具体询问并马上联系供应商,及时为基层解决问题。

四是把基层单位针对总局协议供货采购方式提出的意见进行汇总,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向省局进行了汇报。

对于这次由省局发起的围绕协议供货售后服务的调研工作,遵义市局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市范围内扎实开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方面,我们对协议供货产品的售后服务不但从总体上有了了解,而且对个别单位的个别问题也能清楚地掌握,对市局乃至省局更好地开展政府采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积极、高效地进行解决,减少了基层工作人员对政府采购工作的负面心理,增强了大家对采购工作的认同感。

此次调研我感受最深的是:这种向各个辖区单位了解情况的调研是非常有必要的,基层反映的问题和反馈的意见、建议比调研提纲的内容更为丰富,而且在调研过程中对一些出现的问题能够做到及时了解尽快解决。建议日后能够定期坚持组织类似调研。(作者单位:遵义市国税局)

【工作中来】

丁萍:集中二次竞价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税总局的协议供货管理办法,贵州省国税局积极探索协议供货规律,于2009年3月对计算机类设备实行了省局统一与协议供应商开展二次竞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明确竞价初衷

集中竞价的目的是充分发挥竞价机制,规范竞价行为,方便基层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和提高采购效率。其显著特点是集中但不集权。省局只是集中进行竞价,并不集中进行采购,各地根据竞价的结果直接采购,不再分采购单位分批次进行竞价。

可行性分析

对2005年-2008年IT类产品的采购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确定对通用性比较强、采购量比较大、采购比较频繁、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比较齐全的台式和便携式计算机实行集中二次竞价。

采购品牌统计。对2005年-2008年度台式和便携式计算机采购品牌进行统计,选择采购比重较大、排名前10位的品牌进行二次竞价。

征求预算单位意见。对2005年-2008年采购台式和便携式计算机的所有品牌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征求意见到各预算单位,作为二次竞价评分时的重要因素。

确定竞价方案

邀请3个以上品牌的供应商进行竞价。确定7个竞价品牌。

以协议供货最高限价为划分依据,台式计算机以4000元-5000元、5000元-6000元、6000元-7000元3档,便携式计算机以6000元-8000元、8000元-10000元、10000元-15000元3档进行竞价。

评分因素。相对价格即协议供货最高限价的折扣率、服务质量、服务网络、性能。对各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

评分方法。折扣率得分以各档最低的折扣率为满分,其他产品折扣率分别除最低折扣率后再乘以权重得出其分值。服务网络得分以各供应商的实际网络和报价文件承诺为依据以上述同样方法评分。性能得分以同价位的处理器、内存、硬盘、主板、显卡、光驱和显示器等为指标进行评分后再分别乘以权重得分。各档综合得分前三或者前四位产品为成交对象。

总局协议供货协议、二次竞价协议和采购合同是不可分割的部分,成交商必须按照协议和合同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包括市场降价和优惠低于二次竞价结果时给予采购人最低和最优惠待遇。

成效分析

相对价格显著降低。协议供货最高限价的折扣率总体为14%。与以往单次小额采购竞价情况相比,规模优势充分显现。

品牌竞争充分。有效解决基层局IT类产品品牌和供应商不足的情况。

竞价规范。使全省竞价程序统一规范。

评标方法综合全面。综合国税系统IT类产品协议供货规定的3种竞价方法,通盘考虑产品相对价格、性能、服务等因素,确保产品成交公平、公正、科学。(作者单位:贵州省国税局)

责任编辑:

本文来源: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