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声漫
【岁月】
蝉声漫
■ 刘德凯
时常听到抱怨:“夏季最难忍受的除了闷热,就是无休无止的蝉叫。”而今时至深秋,“聒噪”了一个夏季的蝉鸣声也渐渐减少、消失在耳畔。其实,聒噪与蝉有何关系啊?
最早认识蝉,是因为它的美味。小时候的夏季,不像现在这么热,夜晚还有丝丝凉意。那时候,农村到处都是小树林,这也恰恰给了蝉栖息之地。每到傍晚时分,它们就从土壤里破土而出,先是一个小如蚂蚁窝的小口,随之用前爪慢慢顶出一个花生米大的窟窿,笨拙的身体爬出来,找到最近的树再一步步爬上去。待到深夜,它便会褪去外衣,一开始柔弱的翅膀渐渐由浅绿色变成白色,之后,便会飞上枝头,开始了朝饮甘露、暮栖高枝、引吭高歌的一夏。
当然,能够飞上枝头的,只是蝉这个群体中的幸运儿。因为每到傍晚,成群结队的人们便会拿起手电筒、竹竿和小铲子到树林里去捉蝉,或许等不到它探头探脑地出来,就会被人从泥土里挖出,抑或在爬上树梢的半途中被打下,甚至在它蜕变的那一刻成为俘虏。每晚,勤劳的母亲自然是收获颇丰,有时竟有半脸盆那么多。回家后,要把它们泡在清水里,这样它们就不会再蜕皮,也不会变色。第二天早晨,它们就会成为我们兄妹的美食:母亲会将它们用油炸至金黄,再用瓶底子按平,撒上盐、孜然和辣椒入味,外酥里嫩,处处刺激着味蕾!而吃不完的,母亲还会腌制一部分,留待春节打牙祭。那年代没有冰箱,母亲会把它们放在咸菜缸里,用大盐粒子埋上,这可是母亲的宝藏!
上了中学后,我才从法布尔的《昆虫记》里认识了它,它从一只极小的卵开始孵化,像蚂蚁一样在地下修筑自己的工事,这一蛰伏就是四年。四年中它在黑暗中隐忍,也在黑暗中成长、变化,让自己变得坚硬、充实。四年暗无天日的生活,破土后还要面临更多未知的危险,才能长出飞翔的翅膀,沐浴温暖的阳光,渴饮新鲜的甘露,尽管这只有短短的五个星期。再后来,我更知道,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层次的含义。它可以是高洁的象征,“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也可代表重生,从汉代以来,皆以蝉之羽化代表人之重生,希望“一鸣惊人”;蝉又叫“知了”,还可以喻意大智慧,“知”是真如实相,“了”为觉悟和放下;更因其音同于“禅”,而成为佛家的象征,《西游记》中唐玄奘的前世就是“金蝉子”……
对蝉鸣最难忘的一个夏季在高考那年。十八年前的七月七日,天气异常闷热,毒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漫天的蝉鸣格外地刺耳,汗水侵蚀着每一寸肌肤,紧张、不安、烦闷充斥着灵魂的每一个角落,被父辈寄予厚望的我面临人生的第一次大考,走出贫瘠的农村是他们对我最大的期望,也是我笃信的活出样子来的“唯一途径”。第一场考试下来,我几乎崩溃,平时熟练的手再也不听使唤,脑子像生了锈一般,全是父辈劳作的影子,平时耳朵听出“茧子”来的知识点溜得无影无踪。中午休息时,我走进考场外的一片树林里,听着那源源不断的蝉鸣,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但它叫得越发聒噪,一刻也不停歇,连着闷热的天气,难受得简直让人窒息,不争气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那三天,我像一只提线木偶,空白的大脑支配着笨拙的双手简单机械地重复着提笔回答、抓头回忆等动作。
岁月永在流逝,但有些瞬间却定格成永恒的记忆,成为内心深处的风景。每个夏季,当蝉鸣再次响起,思绪便不由自主地回到那个异常闷热的夏天,那段记忆便会逐帧回放。随着年龄的增长,这记忆又越发清晰。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年龄是生活最好的沉淀,经历又是年龄雕刻下的纹理。随着年届不惑,曾经“聒噪”的蝉鸣也逐渐变得悦耳动听,一如父母的唠叨、妻子的嗔怒和女儿的抱怨……
在这个城市,我期待下一季的蝉鸣。
(作者单位:中直机关采购中心)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