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春味
【乡情乡韵】
壮乡春味
■ 梁中
今年的春意格外地盛。田野里铺遍了绿茸茸的草,山坡上开满淡黄嫩绿的荔枝花蕊。风微微拂来,带着花的清香,伯父脸上满是笑意:“今年的荔枝收成想必不错。”
回乡赶上好时候,一丛丛的艾草长势正好,堂姐采摘下来,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入开水煮,加入食用碱保持翠绿色,煮好后用冷水漂洗去苦涩味。经过那么多的工序后捣烂,加入糯米粉一起揉成面团,可加馅也可不加,揉成一个一个的,上锅蒸十五分钟就好了。掀开锅盖,看上去煞是可爱,绿绿的,又很松软。咬一口,微甜不腻,带有清淡悠长的青草香气,有一点儿黏,却不粘牙齿,满口都是春天的味道。这就是艾糍了。
都知道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则离不开米饭。不只是艾糍,南方过年过节习俗里要做的小吃,也大多由米粉制作而成。
比如说过年时最常吃的油糍,就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其地位好比北方人口中的饺子。小时放了寒假,电视机里传出《西游记》熟悉的音乐,母亲开始往糯米粉里加水的时候,就非常开心地知道准备过年了。母亲揉好了面,我就屁颠屁颠地去帮忙做黏团。别看是蛮简单的小吃,却也很见功力。大人们捏得均匀,小孩子捏的就厚一块薄一块的,放到锅里油炸的时候有一两个总是肚皮朝天滚不过来,通常就是小孩子的杰作。这时候大人总是说:谁做的谁吃。
父亲的手工很好,甚至可以做出栩栩如生的马、猪等形状各异的油糍。炸出来我爱不释手,往往玩到不能再吃为止。炸得好的糍皮壳胀发似球状,刚出锅酥嫩香甜,吃了一个还想一个。留着过了些时日,油糍就硬瘪了,这时候放到蒸笼或者微波炉里加热,又软软香香的了。
年夜饭时北方人吃饺子,我们啃油糍,齐齐坐在一起看电视,享受着团团圆圆的天伦之乐。
壮族地区还有一种逢年过节必做的小吃叫粉利,做法是用大米细磨成浆,放到锅里煮,不断搅拌,然后搓成圆柱状,蒸至八成熟,晾干即成。制作完成的粉利,等凉却后,一般放入冷水中保存,以防止开裂,并且需要时不时更换新水,以防止粉利发酵。
每次快到过年,若是忙得不回老家,伯母便会送一些年货来,其中就有粉利。一般粉利的吃法是切成条状、块状,配上肉片、芹菜等配菜炒熟装盘。堂姐时常过来一块儿聚,家里习惯一块儿吃老家送来的物产。然而我总是觉得,粉利吃起来只是韧韧的,既不如肉味鲜,又不如糕点甜,实在算不得好吃。
父亲见我那么说,就解释:“粉利,是讨大吉大利的意头。要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老家的水库全都枯了,几年没什么收成,都吃不上饭,哪有闲的米来做油糍、粉利、艾糍?当时可觉得这些都是极品美味。”
父亲又说,当时实在没有东西吃,就去挖芭蕉根,砍芭蕉茎,把嫩白嫩白的部位切成小块,放点油盐煮了吃。
我不由得问:“味道怎么样?”
“淡淡的一丝味也没有,总算是能填填肚吧。可也不好消化,山上最初还有些像山薯一样的根,也可以挖回来捣成粉,然后吃糊糊,尽是渣,味道比山薯差多了。”
堂姐笑:“当时据说同村的叔祖辈,实在没东西下酒,去捡了些鹅卵石,放油盐炒了,舔一口就一口酒。”
时至今日,人们饭碗里多了大鱼大肉,自然不再稀罕那些昔日的食物。然而那饿极了细细咀嚼下的味道,又不是海鲜鲍鱼堪比的。欢声笑语中菜的热气升腾起来,仿佛透过无尽岁月,一时间口中的粉利香滑爽口,细细嚼透出甜香。才下舌尖,又上心间。
味道不仅仅是滋味,更是一种情怀。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政府采购中心)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