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演大戏
【散文】
村里演大戏
■ 文猛
一到过年的日子,我的心就慌,就想起我那遥远的村庄大戏来,因为我在村里演过一次戏。
1978年农历腊月二十,我们桥亭乡白蜡村校放假了。早上起来,在地坝团了几簸箕雪倒进锅里,切上些稻草给牛烧热水喝。大门口的广播响了,是村支书在讲话,他说,今年土地包产到户,家家都丰收了,乡里要举行文艺节目汇演,村上要成立文艺队,既参加全乡的比赛,也为全村演出。村支书念参加文艺队的人员名单时,我已烧好热水提到牛圈屋。没想到妈妈跟来了。
“猛子,文艺队有你呢!”
真的?我丢下木盆跑到广播下细听,支书正在喊我爸爸的名字,要我爸送我去村小学搞节目,还说村里会给补助的。
村上叫我搞节目,那高兴劲儿超过过年穿上新衣服。
我们表演的节目是儿童表演唱《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小学的王老师当导演。我站在班上女同学杨宣和周霞中间,周霞的手还抓着我的手,笑我这个字没念准那个姿势没做出来,当时我的脸一定比山上的红火棘还要绯红。
为了正月初一能顺利演出,腊月二十九那天,村支书分别看了一遍节目,看完后叫村上会计给每个演员发了十块饼干。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方方正正、黄灿灿的饼干,自豪地吃了一块之后,剩下的全自豪地包起来带回家让父母见识见识。
正月初一到了,乡亲们换上新衣服,端好板凳,踏着雪路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村办公室。说是村办公室,其实就是一块木牌,今天要演戏,那块木牌就扛到了我们的村小操场。乡亲们知道我是其中的演员,在路上硬要我先演给他们看一遍,我就把自己该唱的那部分唱了一遍,他们连说好看好看。
演员在后台,从幕布看出去,哇,好多的人啊!像风吹过树林后地上密密麻麻的松果,像秋天田里谷子割了之后整齐的稻草捆。我们的节目是最后一个,村团支书说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象征了我们的生活,有个好结尾。再等三个节目就该我们上场了,我们四个抱在一块儿,互相鼓气,一定要演好。
还有一个节目时,老师检查我化的妆,心中那安静了好半天的小兔又扑腾扑腾跳起来。团支书进来了,他拍着我们的头说,由于节目太多,刚才那个节目的演员忘了台词下不了台,干脆把你们的唱词给唱了一遍,所以……
练了这么久,得到的却是这样一个结局。我的心凉透了,泪水止不住牵着线儿往下流。团支书见我很伤心,把我叫到他办公室,随手从办公桌上取过一张纸,是一张盖了公章的节目单——“……13,儿童表演唱《芝麻开花节节高》……”
就这样,我演过戏,却没上过舞台。后来考学,参加工作,进城,就很少回老家过年。听说自从土地包产到户,大家都忙着自家的田地,村里除了那块村牌挂着,在乡亲们心中,村里已经没有多大的号召力,吃得饱饱的村庄总觉得差点什么。
这年春节来临的时候,我跟随宣传部组织的乡村慰问演出团回故乡演出,平时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城里的演员们,这会儿活生生地就在村办公室前面的舞台上,以高扬的国旗、崭新的村服务中心、白雪皑皑的远山为背景,以乡亲们开心的笑脸、纷纷扬扬的雪花、远远近近的年味为背景,台上歌舞升平,台下村里的秧歌队、舞蹈队、舞狮队鼓声阵阵,让我一下分不清是在城里还是在我的乡村,是在台上还是台下,乡村的舞台太大啦。
朗诵完我写给故乡的诗歌《我们走在春天里》,走下来找到当年的团支书,如今他是村支书了。村支书告诉我,最近五年来城里的演员每年都来我们村里,如今村里过年热闹得很啊!
又一阵掌声锣鼓声响起,村庄新的节目开始啦!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现任职于重庆市万州区财政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