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有情芍药泪空流 ——杨光祖散文论

有情芍药泪空流 ——杨光祖散文论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18-10-25 15:18:17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文学评论】

有情芍药泪空流

——杨光祖散文论

■ 何英

杨光祖以当代文学批评名世。他的批评被称为“直派批评”,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近二十万字的散文集《所有的灯盏都暗下去了》,是一个批评家对自己的检阅和试刀,让读者看到了另一个杨光祖:刀锋依旧犀利,闪着冰冷的寒光,却又时时不免颓唐多情,迎风流泪。他无情解剖自己,叩问人生;依旧从东“骂”到西,对漫长的世界人文史有诸多精辟见解;读者要为他的阅读面钦服,领域涉及文学、哲学、心理学、佛学、书画;多读书札记、日常心情,却常有精妙体悟;语言简古典雅、情感真挚缠绵。这些珍珠般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真知灼见、怀抱着对文学“抉心自食”的痛苦和执着,使杨光祖的散文全面、综合地体现出一位知识分子、思想者、批评家、散文家的追求和才华。

当下,入心入情的散文并不多见。很多散文缺乏深刻广博的思想见识,有思想见识的又缺乏真率灵动的性情。而杨光祖的散文集思想见识、真率性情于一身,读者常常被他震动、打动。这一阅读效果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这得益于作家的学养、见识、功力和修为。这也使得杨光祖以一个文坛正义化身的形象受到读者的认可。

看他的散文集,可以明显地读到与他的批评有互文性的地方。批评限于文体规范和表达难以说出的更感性的认识,在他的散文集中弥补了遗珠之憾;不论是对自己日常读书的感悟,还是批评之余的散逸的灵思,杨光祖的散文承载了这部分内容。还有一部分似乎刻意追求诗意的心情散文,一部分回忆亲人、故乡的文章,不论是哪一种书写,与他的批评一以贯之的是他的求真精神。读者在杨光祖的散文中,仿佛看到一个毫无掩饰、真诚相剖的作者。正如杨光祖的批评常能产生振聋发聩的阅读效果,令人耸然一惊,并深感批评家的锐利、直率、勇气和智慧,他的散文也总是发人不敢发之言,叙人不敢叙之事。这是作者最令人看重的地方。作者的很多篇什其实都是思想随笔,凝聚着作家的博学、见识、才华、性情,而统领这一切的,无外乎一个“真”字。靠着这个“真”字,杨光祖散文常能走到读者的心里。它不是一般性消费文本,图一时新鲜有趣,看过即忘。杨光祖的散文有厚重之质、锥心之痛,与读者能产生思想、情感的交流和共鸣。这种互动性本是优秀散文的特质,毕竟,文学文本是具有交往性、应用性、可鉴赏性的,而文学就是人类自我呈现的根深蒂固的冲动。

正如李建军谈到的:从批评伦理的角度看,杨光祖的批评具有正直、坦率和诚实的品质。“在杨光祖的批评文章中,你就很少看见言不由衷的夸赞、不着边际的妄断和投其所好的逢迎。在他的批评文字里,你可以清晰地看见作者自己的真诚态度和坦率性格。”这一品质其实也一直贯穿在他的散文写作中。

从他的评论与散文的互文性即可看出,杨光祖是将真诚、真实奉为文学艺术之最重要圭臬的。读者可以随处看到这种真诚、真实和直率。他引卡夫卡的话,说明“敞开”之于文学的意义: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心身都贯注在里面。”

杨光祖的散文,另一个突出特点即在于,散文与他的人生之惑密切相关。他的批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他读书与前人相遇的精神遭际、对当代文学乃至世界文艺的思考与发问,这是一个有志于学问的作家的思维习惯。因此,读者看到了大量这样以问题为中心的学问式散文。这类散文与所谓的文化散文不同,后者大多不过是到了某某地,对该地的文史、地理知识来一番钩沉和演绎,加上当下的现场。杨光祖的这类散文,可以当作思想随笔来阅读,他的许多思考切中时弊,直问根本,中西对照,自我反省,体现了一位思想型散文家的深度和魅力。

“要将问题放在意识深处,而游心于远,从容以察事理。”杨光祖以问题为中心的写作,体现了梁漱溟所主张的做学问的要旨。看书杂、阅读面广,这使得他能够游心以远,触类旁通,从容以察。正如梁漱溟所说:“宇宙间最要紧的是那些关系,而不是——具体事物。”

杨光祖写日常生活、回忆亲人、拜谒文友的篇章,是比较纯正常规意义上的散文。当写这一部分散文时,作者往往像换了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常常要吟着古诗、顾盼多情的中国传统文人。比如,他一再提到的,“人生总是有一点隐痛,但那一点隐痛却是致命的。”这一句,差不多可看作杨光祖散文的“文眼”,作者一切的不平、心绪、痛苦、执着都缘于此,并在此痛苦之上升华,有了他的散文美篇,更有了他的学问人生。

那么他的隐痛到底是什么呢?“富翁到达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这句话告诉我们贫穷往往是到达精神巅峰的前提。”在《孤独地走过兰州街道》中,作者前面铺陈了几段关于读书人与书的故事,再次讨论了读书人读书到底为何的问题,“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国家需要一批怎样的读书人,或者说知识分子?当我走过兰州的街道,我感到孤独。”这种孤独感是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之问。它如同杨光祖对真实的不回避,他在这里也深刻暴露了商品物质时代,追求精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惶惑和寂寞,读来令同是读书人的读者感到千古一叹。但杨光祖毕竟是杨光祖,他不会驻足在隐痛、肉中刺而不能自拔。他从鲁迅的“抉心自食”找到精神力量:鲁迅说:“抉心自食”,……“抉心自食,欲知本味”,……我的心很疼,知道了鲁迅的大不易。

他的《通渭小曲里永生的爷爷》《奶奶的记忆》《爷爷的通渭小曲》等都是朴素、真诚的亲情书写。放下花腔架子,以最简白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接道出事由,亲人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起来。这得益于作家古典文学的修养,得益于视野贯穿古今东西,得益于首先作为一个批评家穿越经典文学史所获得的甄别眼光。这使得作家高明地回避了这类亲情散文动辄矫情、滥情,令人不忍卒读的毛病。“我个人认为,陈忠实从一个高中毕业的农民,能穿过命运之茧,蛹化成蝶,最关键的因素,用一个词说,就是:朴素。如果再多几个字,就是:道法自然。老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陈忠实天生自然、朴素,素面朝天,从不会掩饰自己,不会做作,正因为如此,他才可以不断地飞跃,不断地进步,他才有这么大的文学成就。”这其实也道出了杨光祖自己对文学的追求。艺术是人类自我说明的工具,文学是对“人的自解。”因此,人的性情也是文学的组成部分。这一部分散文,使读者看到一个几乎没有掩饰的真性情的杨光祖。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读文学博士,文学评论家。何英、杨光祖均为本刊特邀作家)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804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