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铜官窑、时光以及历史

铜官窑、时光以及历史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18-08-09 15:43:50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谜面·谜底】

铜官窑、时光以及历史

■ 谢宗玉

从长沙沿湘江北上20里,有一个地方叫瓦渣坪,名字寒碜得很,可祖祖辈辈都这么叫着,已经习惯了。没有人知道这个贫苦之名的由来,也没有人想要把它给改一改。

与瓦渣坪毗邻的铜官有几座陶窑,窑火说旺不旺,生意不咸不淡。因为规模不大,技艺平常,即便是当地人,也只会把它当作一项营生,而不会当它是一项可炫耀的资本。

解放初期,因为填湖造田,乡亲们移高补低,居然就在铜官附近挖出了好些古窑遗址。最早的竟可上溯到唐代。从瓷瓦判断,这里居然还是釉下彩的发源地。举世闻名的唐三彩或许不是产于此地,但很可能师承于此。而瓦渣坪,竟然是古窑长年倾倒碎瓷破陶的洼地。倘若好好挖掘,这个名字寒碜的地方,很可能会是一个千年文物宝地。

铜官古窑群的发现,由此打破了中国陶瓷史越窑邢窑两强称雄的格局,演变成“南青北白长沙彩”三足鼎立之势。但可惜的是,当时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并不强,甚至包括那些考古专家。他们鉴定完毕,收了一些样本,便打道回府了。

接下来的几十年,这些时不时从地下挖出来的陶器,便成了长在红旗下那一代人的童年玩具。外乡人如果路过铜官,就会看到一群孩子,用绳子系着一串陶器,丁零当啷在地上拖着。破了碎了不要紧,再换就是,反正多得是。孩子们就想用身后如鸣珮环的响声,让清贫的生活多点乐子,同时也让辛劳的父辈能注意自己的存在。

然后就到了1998年,德国一家打捞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打捞出了一艘唐代的阿拉伯商船。因沉船附近有一块黑色巨礁,所以沉船被命名为“黑石号”。经清点,“黑石号”里面装有6万多件中国陶瓷,而其中长沙铜官窑的瓷器就有5万多件。当时国内对这事的报道也算热闹非凡,但雷声大,雨点小,由于对方的要价超出了己方的心理预估,没有哪个部门哪个单位,有非要促成国宝回家不可的信念和韧劲。也许大家觉得,铜官附近还有一个可待采掘的瓦渣坪,“黑石号”上的东西就没那么珍贵。

时光一晃又是20年过去了。2017年5月,习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到了“黑石号”这艘千年沉船,借此阐述中国古代与各国源远流长的交往史,以期重建与海上古丝绸之路沿途各国的亲密联系。

至此,望城铜官镇终于火了。各类陶瓷收藏家、考古家、学者、研究者、投资人都蜂拥来到这块土地。陶瓷博物馆很快就建成了,陶瓷艺术城正在打造,有关单位也以高出20年前十几倍的价格,积极抢购“黑石号”上的陶瓷。

经多方专家对这批陶瓷的研究,大唐盛况再次被推到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高度。据分析,铜官窑的起始,应该是在南北朝时期,当时天下大乱,一批北方落难陶工,辗转来到长沙,见铜官附近的泥质上佳,才在此筑窑烧陶。“黑石号”上的陶瓷彩绘,虽然只是底层陶工的随意涂抹,但它的价值不在它的艺术造诣上,而在于它独步天下的彩绘工艺,在于它包罗万象的彩绘内容,正是陶工们的性情涂鸦,反而再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世俗社会的一角。

“黑石号”陶瓷彩绘最大的特点是上面唐诗遍布,很多诗歌还从没在其他文献中出现过。比如“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谁能想到,一千多年后,《全唐诗》还能有补缺拾遗的机会?彩绘的第二大特点就是日常生活气息非常浓郁。随意描绘的图画,处处透着当时陶工们的小聪明,小谋略,小情趣,小欢喜,小忧伤,小相思,小色情,小格调,但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摇曳多姿的大唐社会。彩绘的第三大特点就是外来符号极为丰富。除中国人喜欢的花鸟虫鱼外,陶瓷上居然还有很多阿拉伯文、穿胡服的人像、金狮白象等吉祥物和反映西亚各民族风情的意象符号,这些异域元素显然是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到产品中的。时尚前卫、开风气之先河的铜官窑就这样被抬到显赫的地位。这也从侧面把兼收并蓄、敢为人先的湘楚文化给彰显出来了。据考证,与“黑石号”沉船相同的陶瓷竟遍布东亚、南亚、西亚、北非、东欧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被称作china(陶瓷),铜官窑才是最有力的推动者,因为从一开始,它瞄准的就是国外市场,属中国最早的外销型瓷窑。凭借陶瓷,长沙同扬州、宁波一样,也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口岸。

人类学家叶舒宪先生有一个观点:“文字中的历史,只是小历史。在文字之外,还存在一个更大更真实的历史。”这话像一道亮光,将我点醒,以至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在脑洞大开的状态。现在,当我流连在望城铜官古镇,看着从地底挖掘出来的唐瓷宋陶,听着讲解员对铜官陶窑历史的介绍,读着陶瓷博物馆墙上“黑石号”沉船的情况,叶舒宪先生的话又回响在我脑海。我这才发现,文字中的历史不但是小的,还是残破不全的、干枯无肉的、变质腐朽的。就像千年坟棺中一堆满是虫眼、一触即碎、灰黑发霉的碎布,跟当初那件明艳动人、香鲜靓丽的盛装已毫无关系了。

行万里路,之所以同读万卷书一样重要。是因为行万里路,不仅仅是深入地理物候、百样人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它还是对“读万卷书”的一种补充。换句话说,行万里路,就是读万卷书。“万卷书”是特指官方的、庙堂的、学府的子史经集,“万里路”则是指民间的、乡野的、代代相传的史识见闻。万卷书是呈显性“小历史”,万里路上却藏有隐性的“大历史”。

现在,借助科技,通过对铜官窑遗址的发掘和“黑石号”沉船的打捞,我们有机会将在“万里路”中的大唐进一步转化成“万卷书”中的大唐,除大唐本身外,我们或许比历史其他任何一个朝代都更接近一个真实的大唐,可即便这样,我们还是无法恢复其全貌,也无法复原当初的社会场景。科技的发达,只能拓宽我们的触觉和行走空间,却无法让我们向前或退后哪怕一秒钟,我们被集体卡在时间的横切面上。时间与其说是一条河流,不如说是一道道无法逾越的栅栏。

正因为如此,此刻徜徉于古镇的我,内心五味杂陈。我惊喜和欣慰的是,人类借助科技,能时不时就与过去的空间碎片不期而遇;我茫然和悲哀的则是,历史看起来触手可及,可无情的时间却让我们永远天人永隔。

(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785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