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企业入围试点 全程可追溯
北京建立全国首个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综合型回收体系
13家企业入围试点 全程可追溯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是大城市普遍面临的环境风险问题。北京市在确保回收工作环保、安全的前提下,率先探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新型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日前公布了第一批开展试点的13家企业,其中包括电商、环卫企业、电器生产销售企业等。此次试点实施动态管理,全程可追溯,手机隐私有保护。此外,试点鼓励相关企业构建产业联盟。
13家企业入围 动态管理
据介绍,政府在试点建设期间的不同阶段,会通过多种方式对回收试点进行宣传推广,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同时也将加强对试点企业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收集、运输、暂存、处理处置等过程合规性的监管力度,确保回收的电子废弃物通过正规的途径得到处置。企业在试点建设过程中,通过走进社区、销售和服务网点,线上app等多种途径对回收模式进行宣传,增加公众的知晓度,同时确保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在回收全过程的信息安全、环境安全,增加公众的信任度。
据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发改委组织行业专家对申报单位申报的试点实施方案进行了评审,确定北京城市矿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为北京市第一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新型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单位,试点工作为期2年。
上述负责人表示,第一批开展试点的13家企业选取的是其中工作基础较好,在本领域具有一定代表性且积极参与北京市试点工作的单位。
此次试点将对13家单位动态管理,随时会退出、增加。“将支持试点单位成立产业联盟信息技术可以共享、交流。还将推出行业的回收标准,引导有条件单位,更进一步规范回收。”该负责人表示,鼓励企业在服务和经营上清洁生产,对试点进行长期的跟踪评估。
从公布的名单来看,企业构成有电商、实体销售企业、传统回收企业等。环卫企业,依托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网络进行回收,通过社区回收箱、回收亭,或结合手机APP预约上门等形式进行回收;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品牌门店、授权经销商进行逆向回收;电器电子产品销售企业,包括电商和实体销售,通过“以旧换新”等形式鼓励居民回收,安装新机同时回收旧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在原有回收废纸、废塑料的基础上,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互联网企业利用平台流量优势,进行“互联网+回收”。
全程可追溯 隐私有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试点企业均可建立回收档案记录,做到回收流程可追溯。比如,中环创新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试点期间利用生活垃圾分类网络,通过在小区内设立回收亭等形式回收全品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5万台,同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数量、品类、来源等进行数据登记,做到全过程可追溯。
北京盛世欣兴格力贸易有限公司试点期间利用代理商、专卖店等销售网点通过“以旧换新”活动等形式回收家电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4.5万台。建立回收档案记录,做到回收流程可追溯。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证用户隐私,13家试点企业在回收废旧手机、电脑等涉及个人隐私的电子产品时,会当面反复清理用户个人信息,防止被复制。据了解,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试点期间利用自身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点回收电脑、通讯、消费类电子产品2.5万台。回收产品二次销售或委托有资质公司处理处置。
北京节能环保中心试点期间在本市挂牌的“节能超市”开展“以旧换新”等活动回收全品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完成回收废弃小家电3.5万台、大家电2.5万台。通过手机app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一机一码”管理系统,实现回收全过程可追溯。
在互联网企业回收方面,南京拍拍蓝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试点期间利用平台流量优势整合电器电子产品销售、废弃产品回收企业资源,打造线上回收入口,全平台回收量实现600万台。研究制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互联网回收技术规范,涵盖检测鉴定、信息清除、安全认证等过程。
同时,此次试点涉及手机回收业务的企业,均与相关专业数据清除服务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试点单位也对用户数据清除、保障信息安全等问题签订书面的承诺保证。后期,相关部门将委托第三方进行跟踪评价,发现企业存在弄虚作假,有潜在信息安全风险的,将根据情况进行处理,直至取消相关企业的试点资格,情节严重的交由相关部门处理。北京市将支持第三方机构做废旧手机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搭平台 建联盟
本次试点建设将发挥企业自身积极性,鼓励企业探索建设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政府在回收试点中的政策支持主要以引导、宣传以及部分少量资金支持为主,通过创新回收环节激励机制,发挥各类主体履行资源环境责任的积极性,形成可持续市场化模式,主要包括建立产业联盟、鼓励制定标准、宣传示范推广等。
与以往试点不同的是,这次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体系试点建设鼓励支持试点单位构建产业联盟,让企业的信息、技术、经验等可以交流共享。比如环卫企业在回收网点和运输体系有优势,但估价能力偏弱,一些互联网企业就可以发挥估价优势,通过优势互补,让回收体系更加完善顺畅。
回收领域庞杂散乱,标准缺失是一大难题。此次试点就将支持一些单位制定行业标准,支持那些效果明显、经验具有可推广性的试点单位开展制定行业标准,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并对标准制定过程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