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美丽中国的时代画卷
展开美丽中国的时代画卷
——十九大代表聚焦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连日来,十九大代表在讨论时表达了共同的感受:在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一幅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代表们表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务必以更大的责任和担当,为强盛中国注入更多“美丽”的力量。
“美丽”被写入强国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时代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今,美好生活的目标中,美丽生态分量越来越重。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比过去,十九大报告对于发展目标的表述增加了“美丽”二字,让人眼前一亮。
“将‘美丽’二字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意味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彰显了我们党的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十九大代表、陕西省发改委主任方玮峰说。
十九大代表、贵州安顺市委书记曾永涛说,这是一场关乎亿万人民福祉、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将引领我们迈入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写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整个报告用一个章节来部署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报告在2035年的奋斗目标中明确提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之一,正是对于美丽中国、美丽家园的美好愿望。迈进新时代,生态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以绿色理念为指引美丽中国梦绿意更浓
18日下午青海代表团讨论会上,十九大代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委书记吴德军展示了一张照片。这个名为《最美生态链》的照片上,三个小孩身上背满了用绳子串起来的塑料瓶,里面装着各种垃圾。
图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今年的虫草采挖季,名叫旦增的小孩带着他的弟弟妹妹边挖虫草,边捡拾沿途垃圾,没有装垃圾的工具,就把一个个塑料瓶凿洞串起来,挂在身上,集中带到垃圾回收点。
吴德军代表感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玉树这个三江源头已经深入人心,很多居住在海拔4000多米高原的农牧民都有这样的自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如今,绿色理念已经渗入到生产生活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越来越多人自觉自愿的共识。
十九大代表、重庆市云阳县大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大可说自己是这些理念的受益者。他带领周边农民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目前已种了3.2万亩果树,带动当地72户农户脱贫,年人均增收1.3万元。
“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放大了生态的优势,就拉长了发展的链条,这是重要的生产力,也是普惠的民生福祉。”杨大可说。
在甘肃陇南,随着环境科技因素对矿产品市场的影响,“竭泽而渔”的开发难以为继。后来,陇南没有立项审批一家水电站,没有落户一家“三高”企业,坚决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企业,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持续改善。
十九大代表、甘肃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说,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民生,发展生态就是改善民生,“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事坚决不为!”
筑牢“美丽中国”制度屏障 走好环保“长征路”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十九大报告中这些提法,彰显了党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
建设美丽中国,重在制度保障。
十九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是要守住生态底线谋发展。构建有力的监管体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大亚湾石化区建设时,总投资100多亿元的17个项目,因为不符合‘招商图谱’吃了‘闭门羹’,而一批标准高、结构优、技术好的项目则被主动引入。”他说,惠州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环保约束监督机制,用一条条生态“红线”、环保“高压线”,向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生产方式说“不”。每年项目环保否决率在10%以上。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十九大报告提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还提出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这些硬措施、严要求,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再急再重,也首先确保严字当头。”十九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委书记罗虎在说,让“制度屏障”严起来,必须在考核上、惩罚机制下功夫。
建设美丽中国,贵在抓好落实。
在十九大甘肃代表团开放日上,代表们谈起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时,依然感到有切肤之痛、锥心之感。他们说,甘肃是国家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要以知耻后勇的精神,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去努力,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通过规范化、法制化、长效化进行生态环保治理。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说,希望未来在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改革中,厘清生态保护体制的大方向和原则,把生态系统的经营权和监管权彻底分开,建设一个高效有序的生态监管体制。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记者于佳欣、侯丽军、张辛欣)
黄秋斌代表:让绿色成为“最多彩”的黔东南最亮色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十九大代表、贵州黔东南州委书记黄秋斌说,对于像黔东南这样的民族落后地区来说,就是要立足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生态脱贫,让绿色成为“最多彩”的黔东南最亮色。
黔东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天然的自然风光,厚重的民族文化,成为多彩贵州“最出彩”的地方,其中最为耀眼的“两个宝贝”就是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民族文化方面,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有苗族服饰、古歌、银饰等53项72个保护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西江苗寨、肇兴侗寨等309个中国传统村落,还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等20多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被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列为世界18个原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生态环境方面,通过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2900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大多实现了二类以上水质,森林覆盖率达68%以上。
黄秋斌说,黔东南目前还是一个“富饶贫困”的地方,目前全州还有73.39万贫困人口,是贵州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是贵州省脱贫攻坚主战场。近年来,黔东南在探索绿色发展、生态脱贫模式中,立足当地实际,积极实施了“增绿”“添彩”两大行动计划和“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大工程。
“在新时代背景下,黔东南必须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群众脱贫致富的统一,实现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资源转变为美丽经济,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黔东南新未来。”黄秋斌说。
(记者刘跃伟)
三大硬约束指标将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十九大报告在谈到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时提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代表们认为,这三大硬约束指标不仅彰显了我们党生态系统保护的坚定决心,也将倒逼我国城市走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十九大代表、湖北省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说,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是全国“一张图”管好生态环境的基础。
代表们认为,红线不仅要将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空间统一划入,更要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合理确定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绿色发展,需各部门协调配合,避免“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
“红线”意义在于约束,在于强制性保护的功能。十九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委书记罗虎在说,要让“红线”落地并实施严格监管,还要从制度、体制和机制入手,做好过程监管和责任追究。
永久基本农田不仅要守住,还要管牢、用好。十九大代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党组书记李侃桢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既为了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也是为了拥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美丽家园。要加强巡查监管,坚决防止农田“非农化”,落实保护责任,调动各方保护耕地积极性。
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将优化规划、节约土地,推动城市集约化发展。代表们认为,守住城镇开发边界,要充分发挥规划的管控作用,合理控制发展规模,还要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基础数据共享,用“互联网+空间规划”,推进“一张图”管理。
三条控制线“三位一体”,一系列硬措施、严要求不断展开,将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张辛欣、杨绍功、李伟)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