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 证监会并未“全面禁止”通道业务

证监会并未“全面禁止”通道业务

栏目: 时政要闻 时间:2017-05-23 09:20:03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证监会并未“全面禁止”通道业务

新京报讯 (记者金彧)在5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在通报对新沃基金专户业务风控缺失导致重大风险事件的处理情况时,强调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

对此,有媒体和市场人士认为是“证监会全面禁止通道业务”。

不过,昨日,新京报记者从一位证监会监管人士处获悉,市场和媒体存在误读,并非“一刀切全面禁止”,只是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通道业务”。另一位证监会内部人士透露,目前还没有全面禁止通道业务,不过去年李超副主席曾说通道业务迟早要消亡,所以,全面禁止是早晚的事。

同时,多位券商从业人士也透露,目前尚未接到证监会通知要求全面禁止通道业务,只不过在此之前,已经受到银监会等金融监管升级的影响而收紧通道业务。

重申压缩资管和通道业务的态度

上周五,证监会一再强调,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从事资管业务应坚持资管业务本源,谨慎勤勉履行管理人职责,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

这被媒体和市场解读为“证监会全面禁止通道业务”。“生于2012,卒于2017,享年5岁”,是市场对通道业务的“祭奠”。

对此,国金证券表示,监管明确的是禁止让渡监管责任的,委托人按照商业银行的投资指令进行投资,只要是这样的形式就是全面禁止的。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实际上并没有全面禁止,这只是监管层一贯的态度,这次只是重申强调监管方向,并非强制执行的监管命令。

而什么是通道业务?某大型券商机构金融董事总经理介绍,通道业务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同业业务,目前主要投资于非标市场,比如,银行通过券商的资管计划或者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计划来投资信托、票据、委托贷款等三大典型投资方向。任职于某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魏星表示,通道业务源自银行、服务银行,伴随着浓重的信贷文化烙印。

事实上,这并非证监会首次“喊话”通道业务。早在去年7月份,监管层就开始压缩通道业务。2016年7月18日正式实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在此后证监会举办的相关培训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再次强调通道业务风险,并强调“现阶段给予一定的缓冲期,不是要将通道业务全停掉,要逐步压缩通道业务规模,通道业务早晚是要消亡的,不是资产管理业务的重点。”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证监会本次就通道业务表态应是对压缩资管和通道业务政策大方向的态度重申,而非全面禁止。

邵宇认为,证监会强调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是希望资产管理业务做真实的投资,而不是“套利”和收取廉价的通道费,回归资产管理的本源。

对股市债市影响有限

5月22日,市场分析称,受到媒体报道的“证监会全面禁止通道业务”的冲击,三大股指全面收跌。其中,沪指收盘下跌0.48%报3075.68点。两市跌幅超过5%的个股超过400只,176只个股收盘创出2015年6月中旬大盘见顶以来新低。

“如果全面禁止通道业务,券商和基金公司就超级麻烦”。一位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以前的通道业务收取通道费可以说“闭着眼睛赚钱”,如果被全面禁止后,就不能这么容易赚钱了,得睁着眼睛研究风险。邵宇认为,如果全面暂停通道业务的话,通过基金、债券的资金通道进入股市、债券市场的资金会返还给银行,会对市场的资金价格造成冲击。目前,部分证券行业资产管理业务的60%以上都是通道业务。规模的收缩,也势必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券商的收入。

国金证券认为,按主要上市券商简单统计,券商资管收入占券商收入9.5%左右,通道业务占不同资管机构的收入比例差异非常大,有些主动管理能力比较弱,通道业务收入占40%-50%,有些强的可能只占10%,通常按中位数25%计算,考虑到未来通道业务收入为0,那么,对整个证券行业收入的影响在2%~3%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如果商业银行想要进入股市和债市,有多种投资的渠道和路径,过去它没有通过或者没有大量通过通道业务进入股市和债市,那么,未来也不会,也没必要通过通道业务的模式进入股市和债市。

国金证券表示,通道业务的委托人是银行,本身投资债市股市的规模相当有限,绝大多数投进非标,因此对股市和债市影响有限。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新京报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