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之光”马相伯
知大师之大 仰高山之高系列之五
“国家之光”马相伯
邵力子:“相伯先生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于右任:“光荣归上帝,生死护中华。”
中共中央:“国家之光,人类之瑞。”
马相伯:“我只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
他是复旦大学的创办人,他发起并协助创办了辅仁大学;他是南京市的第一任市长,他应蔡元培之请临时担任过北大校长;他被尊称为“救国领袖”,他曾致信蒋介石营救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出狱……
他是马相伯,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人中之瑞。
1840年,马相伯出生于江苏镇江一个书香门第。父母信奉天主教,马相伯生下不久便接受了洗礼。幼年启蒙,先读天主教经典,后习儒家典籍。
1851年12岁时,马相伯只身来到上海,入法国人的天主教会所办学校圣依纳爵公学(后改名为徐汇公学),继入小修院、大修院,攻读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哲学、神学、数理和天文等学科。
14岁时,马相伯即被任命为文学和经学课助教。他对数学也十分着迷,据他回忆,“研究数学,几乎发了狂,夜间睡觉的时候,仰视帐顶上,都隐隐约约、闪闪灼灼地出现了许多数字,梦中也发现四处都是数字”。
1870年,31岁的马相伯以特优通过耶稣会考试,获得神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司铎神父,第二年,任徐汇公学校长。
然而由于和外来神父的冲突,同时也由于受到李鸿章赏识想要做更大的事情,1876年,马相伯下定决心,离开耶稣会,投身政治。他把整个壮年生涯,全部贡献给了清朝的洋务事业,也浪费在一项失败的事业当中。
对政治心灰意冷之际,两件事情像最后那根稻草,终于压垮了他。 1893年,马相伯的妻子带着大儿子回山东老家探亲,死于海难;两年后,他母亲沈氏去世,临终时说,“我的儿子是神父,你既已不是神父,我亦不认你是我的儿子。”
1897年,马相伯决定重返教会,尚未成年的一儿一女交给教会保育,自己则回到徐家汇隐修,潜心于天文度数的研究和译著,助其弟马建忠著《马氏文通》。
他深感“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于1900年将继承自长兄的松江、青浦等地三千亩田产捐献给耶稣会,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且立下字据,“自献之后,永无反悔”。
1901年秋天,时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的蔡元培找到马相伯,希望跟他学习拉丁文。马相伯说,你已人过中年,一个人学没用,最好在学校中选择一些比较优秀的青年学生到这儿来学,更为有益而切于实际。蔡元培深以为然,于是找了24名学生,跟马相伯学习。除了拉丁文,马相伯还给他们讲授法文、数学和哲学。日后这些学生和他们的老师一样名声赫赫:黄炎培、李叔同、邵力子……均成为中国近代史中可圈可点的人物。
马相伯的教学声名远播,各省有志之士,远之如云南、四川、陕西、山西皆不远数千里跋涉而来。于是租用徐家汇老天文台余屋,震旦学院应运而生。“震旦”一词出自梵文,意即中国,在英语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义。学院于1903年开校,具有西欧专科学校的性质。马相伯同时提出三条办学原则:崇尚科学,注重文艺,不谈教理。
梁启超获知此事,欣然写道:“今乃始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吾欲狂喜。”
然而1905年春,耶稣会以让马相伯“养病”为由,委任法国神父南从周为总教习,改变办学方针,另立规章。学生大哗,摘下校牌,全体退学。看到退学学生的签名簿,马相伯老泪纵横,他冒着再次和教会决裂的风险,决意站在学生一边。
马相伯决定再办一所新校,这一想法立即得到学生们的一致响应。于右任建议取名“复旦”。“复旦”二字出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另外,“复旦”还有不忘震旦之旧,更含复兴中华之意。马相伯听后,立刻表示赞许。然后,他诚邀热心教育事业的严复、张謇、熊希龄等28人担任校董,筹集复旦建校资金。两江总督周馥也拨出官银两万两,并出借吴淞提督衙门作为复旦的临时校舍。
1905年9月14日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正式开学。马相伯任校长兼法文教授。
而震旦学院,也于同年重新开课。1908年震旦学院打算迁往别处另建校舍,马相伯仍捐款4万元,把自己名下、地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八处地皮悉数捐出,募得10万多元,购置卢家湾吕班路的土地103亩,提供给震旦学院使用。
此后,马相伯又参与了另一所著名学府辅仁大学的筹建,并应蔡元培之请临时担任过国立北京大学的校长。
“九一八”事变,马相伯已是年过九旬的耄耋老人,事变后第三天,马相伯即慷慨激昂发表抗日言论:“噩耗传来,天地变色!国家危难至斯,诚达极巅……虽自顾老迈,亦愿勉励负一部分责任。”从1932年11月起,他连续4个月发表国难广播演说计12次。他挥毫作榜书、对联义卖,共得10万元,全部支援抗日义勇军。他在上海土山湾的居所“绿野堂”,成为国人抵抗意志的著名象征。“七七”事变后,他亲自致信蒋介石,营救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出狱,并发表《钢铁政策》广播演说,呼吁国人誓死抗击日本侵略。
正如他的弟子、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所言:“相伯先生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相伯先生所以能享大年,中国所以永久存在于世界,都在此。”
1939年4月,马相伯百岁诞辰之际,国民政府为他颁发了“褒奖”令,赞他做“爱国老人”,中共中央亦发来电贺称他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
1939年10月20日,马相伯得知湘北大捷,兴奋异常,夜不能寝。此后病势加剧,11月4日溘然长逝。
临终前,他找来最疼爱的孙女马玉章,问她:“爷爷没有给你留下一分钱,连你自己的钱也没有留给你,你恨爷爷不恨?”此一问事出有因。1914年马相伯之子君远病故,学生们鉴于马相伯毁家兴学,家无余资,遂筹集万元为其寡媳、幼孙作教养费,马相伯却托人将这笔钱移作启明女子中学(今上海市第四中学)的教育经费。
“一老南天身是史。”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马相伯出生;1939年,抗日战争仍在持续,马相伯逝世。从一场战争到另一场战争,这就是马相伯的个人史。百年间,他留下的是一所享誉中外的大学和一个高山仰止的背影。
马相伯逝世后,他的弟子于右任敬挽一代名联:“光荣归上帝,生死护中华。”
而马相伯自己在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却是:“我只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
(阳籍)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