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供应商 >> 汽车电子报 >> 补贴清算是政策的延续与具体落地

补贴清算是政策的延续与具体落地

栏目: 汽车,电子报 时间:2017-04-06 18:23:11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补贴清算是政策的延续与具体落地

——解读四部委《关于开展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清算工作的通知》

■ 本报记者 张明柳

近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发改委等四部委下发《关于开展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清算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一时间,媒体喧嚣不断,有人解读说新政恐变,但通过梳理记者发现,这份文件其实是对此前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政策的延续和具体落地。

2016年12月29日,《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新政”)发布,相关主管部门对新能源车企财政补贴发放方式做出了修改:规定新能源车企补贴由之前的先预拨再清算改为先清算再拨付。而这次发布的《通知》,正是对年底“新政”的一个补充和落地。

《通知》对相关企业申请补贴时,所需提供的具体材料以及提交材料的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申请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的企业需提交提2016年度(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清算报告及产品销售、运营情况,包括销售发票、产品技术参数、车辆注册登记信息等信息。省级新能源汽车推广牵头部门会同其他相关部门经财务审查资料审核和重点抽查后,于2017年4月30日前将申报材料报至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并抄送同级其他部门,逾期未报或报送内容不符合要求的,将延期消算。此外,本次新能源汽车补贴清算将采用企业填报运行里程数的方式,后续财政部、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各地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核,并对企业实际推广情况进行重点核查和现场抽查。对核查发现生产企业或运营单位篡改运营里程数据等弄虚作假申请财政补贴的情况,视同去年骗补核查,所有补贴资金扣除。

《通知》中争议较大一点是,“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作业类专用车除外)”。也就是说,生产企业如果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运营类用车企业,则需要等车辆累积行驶里程达到3万公里之后,才能够申请补贴。同样的表达去年的“新政”中也出现过。《通知》还规定:“目前行驶里程尚不达标的新能源汽车,应在达标后申请补贴补贴标准和技术要求按限获得行驶证年度执行。”也就是说,“新政”的影响范围并不仅仅是2017年之后售出的车辆,还会波及大部分2016年生产企业向运营类企业销售的新能源汽车。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通知》意味着“新政”落地,受影响最大的是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习惯了先拿补贴的企业,今后则需要对未得到的补贴部分进行垫付,短期内很多车企的资金周转会有很大压力。“这种压力不应该全部由生产企业承担,因为企业的资金占用太厉害了。”某车企内部人士说。此外还有企业表示,会在合同条款里进行约定,要求客户在车辆上牌一段时间内必须达到3万公里运营里程。“我们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比如缴纳保证金的形式来进行约束。”

记者了解到,客车领域新能源公交车、物流车通常每天约行驶100公里左右,一年行驶里程达到3万公里问题不大,而通勤班车等的行驶里程要在申请补贴时累计达到3万公里有一定难度。对小汽车而言,新能源分时租赁市场则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据了解,目前新能源分时租赁市场还处于用户习惯培育阶段,一台车一年可能才跑1-2万公里,也就是说,要2-3年才能拿到补贴。这样的话,没有车企愿意卖车给分时租赁公司,行业发展必然会受阻。

其次,新政也会冲击出租车运营企业。之前曾有传言说北京市出租车将全部更换成新能源汽车,后来在征求意见后被修改为新增车辆需为新能源车。“新政”落地,必然会对出租车运营企业更换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

也有专家认为,虽然《通知》的要求短期会给新能源车生产企业造成资金压力,但长远来看,有利于行业的发展。新的补贴清算方式将有助于有实力、技术含量高的新能源车企脱颖而出。

编后

新兴市场发展需要政策监管

去年,新能源车骗补丑闻甚嚣尘上,其中,被曝光最多的骗补方式就是“左手倒右手”。许多车企即是车辆生产商,又是车辆经销商与运营商,通过把自己生产出来的车辆“卖”给自己的运营公司,以此获得补贴。与此同时,大量没有实际运营的新能源车被闲置。国家对新能源车进行补贴,旨在促进行业发展,推动新能源车更多更广泛地应用,而不是车辆的囤积和浪费。

为了打击这一骗补行为,让新能源车发展回归正轨,“新政”顺势而出,“3万公里”的硬性规定成为议论焦点。虽然坊间也不断有反对“一刀切”方式的意见出来,但客观而言,3万公里的标准并不苛刻。短期来看,适应了先大块朵颐,后买单的企业如今需要先付钱,而且要先“跑够三万公里”方可享受美食,着实会有抱怨。但长远来看,资金压力是一时的,专注于新能源车研发的企业通过提升技术含量、降低成本、拓宽销售渠道是可以度过这一难关的。这一硬性要求还能治愈一部分企业的“软骨症”,帮助车企去除补贴依赖症,助其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当然,由此可能会连累到一些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企业,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一个新兴市场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应的政策监管,去除诸如“骗补”等各种不良行为,才能为那些真正踏实做新能源的企业提供一个更广阔与公平的发展市场。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655期第5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