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热词
新闻分析:投资体制大改革 对外开放新高度
——解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热词
图表: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聚焦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 新华社记者 陈琛 编制
新华网上海9月4日电(记者徐寿松、何欣荣)“负面清单管理”、“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可复制”……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渐行渐进,此类热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贸试验区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它将起什么作用?新华社记者近日访问了权威部门及专家学者,通过解读这些热词,可见开启投融资体制大改革、扩大开放新标杆这一国家战略的宏大叙事,以及“试验”之下的静水深流。
“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创新而非政策优惠
以各种“特区、新区”为载体,实施包括税收优惠在内的各类特殊政策,是我国改革开放曾经走过的路径。随着“普惠制”渐成趋势,制度创新取代政策优惠,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着力点。“把制度创新放在第一位,这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内涵。”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说。
最能体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当属其在投资体制方面的大改革。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表示,将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探索国际上通行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这一名词迅速成为经济领域的热词。
所谓“负面清单”,实际上是定出一个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在这个名单之外,“法无禁止即可为”。“这代表政府管理方法和思维的变化:限制自己的权力,让市场和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宋泓说。
在探索“负面清单管理”之前,我国对包括外商在内的投资行为,采取事前审批的制度。有人说,在某些领域,审批比计划生育还严,不但管“能不能生孩子”,“什么时候生、生男还是生女”也给规定好了。
为了探索投资准入管理新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已授权国务院在试验区内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一位跨国企业中国区负责人对此表示欢迎:“地方政府应该摆脱以优惠政策来招商引资的思维,改为提供高效透明的行政服务。现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不利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挥应有的功能。”
“再入世”——扩大开放更是深化改革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为什么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而不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隆国强说,“从名称上看,试验区要着眼于全国发展和新一轮改革开放。”
眼下,金融危机后全球的贸易和投资规则加速重构。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看来,正在形成的新的全球贸易秩序,关键内容包括投资自由化、服务贸易开放等。在这样的趋势面前,中国需要“再入世”,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参与国际自由贸易新规则的制定。
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有助于外贸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各种要素资源的流入,构筑我国面向全球竞争的新优势。
曾有金融业者这样描述国内金融业的盈利模式:“保险公司跑着挣钱,证券公司坐着挣钱,银行躺着挣钱。”扩大开放后,包括金融在内的服务业短期可能迎来一定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与高水平的对手同台竞技,汲取对方的先进经验,将使我国的服务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对外开放的同时,往往也意味着对内放开。拿投资领域的“负面清单管理”来说,“不能仅仅局限于外资,对本国企业更应该如此。因为市场经济不管对内资外资,都应该是公平的、非歧视性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开放将不可避免地促动改革。金融领域的开放,将推动我国的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隆国强说,改革开放至今,在一般产品和服务领域,我国实现了市场化定价。但对于不少生产要素如资金价格,市场化改革还不彻底。以建设试验区为契机,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这和近期国务院发布的金融“国十条”、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是一脉相承的。
“可复制可推广”——国家战略而非地方战略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是国务院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最基本的要求。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前后,国内不少区域纷纷提出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想。上海的先行先试,将成为兄弟省市的模板之一。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表示,一定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很多方面,试验区可以为同类改革积累有益经验。比如自贸试验区的管理机构设置,可以遵循“扁平、小型和授权”的原则。有学者建议,在暂停实施有关法律的基础上,能不能更进一步,由人大授权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定法律。
此外,还有区内、区外的统筹问题。据了解,未来试验区内将实行“一线(国境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与非试验区的连接线)高效管住,区内自由流动”的政策。“二线如何管住?这需要在试验中转换观念。原来我们搞保税区,是管住里面的东西不要跑出来、不能走私。现在搞自由贸易试验区,是管住外面的传统体制不要渗进去。”周禹鹏说。
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央行上海总部跨境人民币业务部副主任施琍娅认为,未来在试验区内,可以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国际及跨境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为本币走出去服务。“根据相关统计,人民币即将进入国际前十大支付货币之列。作为人民币发行国,我们有责任在试验区里把这个平台建立起来。”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