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追问
再制造追问
1
为什么国家要支持再制造?
一方面是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当前保护地球环境、构建循环经济、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话题。再制造工程,是一种重要和先进的循环经济模式,它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带来更多劳动就业。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但成本只有新品的50 %、节能60 %、节材70 %,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与制造新品相比显著降低。
另一方面是近几年废旧装备的数量不断增加的客观现实。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我国汽车年报废量超过300万辆,主要工程机械报废量超过40万台,农业拖拉机报废量超过100 万台,目前机床保有量逾700万台,其中服役超过10 年的机床占到60%,“十一五”期间机床报废量超过80 万台,而且还将大量增加,预计到2020年工程机械的报废量将达到120万辆左右。随着我国进入机械装备报废的高峰期,再制造产业在社会、资源、环境效益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发展再制造产业势在必行。
2
再制造与全寿命周期有何关系?
全寿命周期这个概念是由再制造生发的。产品的全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维修到报废所经历的全部时间,其特征是“研制—使用—报废”,其物流是一个开环系统。
再制造的出现,完善了全寿命周期的内涵,使得产品在全寿命周期的末端,即报废阶段,不再作为废品报废,而是依靠高新技术恢复性能、重新焕发生命力,此时全寿命周期的特征已转变为“研制—使用—报废—再生”,其物流已成为一个闭环系统。因此,再制造是对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延伸和拓展,赋予了废旧产品新的寿命,形成了再制造产品的循环寿命周期。再制造不仅可使废旧产品起死回生,还可很好地解决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污染问题。
再制造不但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技术性能和附加值,还可以为产品的设计、改造和维修提供信息,最终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完成产品的全寿命周期。
3
汽车再制造行业发展境况如何?
汽车再制造是充分利用废旧汽车产品中蕴含的二次资源,节约制造新产品所需的能源、水和原材料,大力发展汽车再制造产业,不仅能够提升我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力,也是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从新车型的设计、生产,到日常的保养、维修,以及车辆的回收、报废、拆解、再利用等各个环节。但国内再制造产品还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变速器、电机等附加值较高的汽车零部件上。
目前我国汽车再制造行业发展也遇到不少困难。比如,我国汽车再制造企业数量少、产量低、规模小;旧件来源不明和来源较少;许多再制造企业在收购旧发动机时由于没有发票抵扣增值税部分,为再制造企业增加了税负;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的流通问题,如再制造产品流通中的产品标识、市场准入、再制造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等问题,都需要相关政策及时予以规范。
4
再制造与“二手货”是一回事吗?
再制造不是“二手货”。首先再制造是一个物理过程,比如,用旧了的发动机,经过一番修复、改造后,最后装成的仍然是一台发动机,而不是别的。由此看来,再制造不同于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再制造也具有化学过程的特征。虽然旧的发动机经再制造后仍是发动机,但是它的原材料或构件已经脱胎换骨,而是一种全新的产品,所以再制造也不等于一般的原材料循环利用。所以,再制造的产品不是“二手货”。
再制造的本质是修复,但它不是简单的维修。再制造的内核是采用制造业的模式搞维修,是一种高科技含量的修复术,而且是一种产业化的修复,因而再制造是维修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对传统维修概念的一种提升和改写。
5
我国再制造产业的前景怎样?
目前国内从事机械产品再制造生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发改委批准的42 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和工信部批准的35 家机电产品再制造的试点企业。其中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是一家起步较早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汽车发动机再制造公司。其他多数企业近几年才开始从事再制造生产,普遍存在技术缺乏、人才需求量大、经济效益不明显的特点。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201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产能数据显示,再制造发动机约11万台,变速器约6万台,发电机、起动机约100万台右,再制造总产值低于25亿元。随着国家对再制造产业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实,预计我国机械再制造产业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
6
国外再制造产业发展态势如何?
再制造产业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据统计,2010 年仅全球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规模已达850亿美元以上,在美国机动车辆维修市场中,再制造配件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日本在至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再制造的工程机械中,58%由日本国内用户使用,34% 出口到国外,其余8%拆解后作为零部件配件出售。
另外,很多国家对再制造的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并对相关情况进行了立法。比如,日本早在1970年就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确定了促进报废汽车和家用机器等循环利用而进行判断基准、事前评估、信息提供等运作机制。2000年德国制定了统一法令,决定从加强生产者责任的方针出发逐步走向无偿回收处理。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