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慢"增长是中国经济必然反映
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长6.9%,比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低于同期7.7%的GDP增速
财政收入“慢”增长怎么看
制图:蔡华伟
当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是经济发展规律的作用使然,也是处于深度调整期的中国经济在财政收入上的必然反映,对此,我们应当以平常心面对
减收因素中,既有经济增长趋于平缓的影响,也包含政府主动让利、为企业减负的考虑
今年一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32034亿元,增长6.9%,比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低于同期7.7%的GDP增速,而且低于全年8%的预算收入增幅,更与前些年动辄20%以上的快速增长形成强烈对比。
财政收入出现“慢”增长,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是否属于正常现象?政府财力增长放缓,重点领域的投入和民生支出能否得到保障?
经济增长趋缓,以及一些政策性减税因素,导致税收增速放缓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幅较低,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出现同比下降,减收因素中既有经济增长趋于平缓的影响,也包含政府主动让利、为企业减负的考虑。”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
贾康分析,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大头”。 今年一季度,全国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长6.0%,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了4.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趋缓,导致与经济指标密切相关的税种收入增速放缓;还有一些政策性减税因素,比如去年实施的“营改增”改革试点,支持鲜活农产品生产流通免增值税政策,今年实施的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以及支持流通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等,也影响到税收收入的增速。
从目前情况看,上半年经济有望保持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温和回升的平稳增长态势。随着去年同期收入基数较高等特殊因素减弱,中央财政收入增幅会由一季度下降转为二季度小幅增长。但受经济增速平缓的影响,加上推进“营改增”改革带来的减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更不可能出现前几年那样的大幅增长。
70%以上的税收收入来自增值税、营业税等间接税,当经济放缓时,税收收入增速可能更低
“经济决定财政,是早已为人们熟知的基本规律。随着中国经济由快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并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财政收入的增速自然会相应地减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
高培勇说,在中国的现行税制体系下,70%以上的税收收入来自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等间接税。这意味着,我国绝大部分税收收入是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绑在一起的,会随价格的涨跌而升降,随价格的轻微变化而剧烈振荡。
当经济快速增长时,税收收入的增速可能高于经济增速;而当经济增速放缓时,税收收入的增速可能比经济增速更低。从2011年三季度起,我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回落,并趋近于GDP增长速度,应属意料之中的事情。
“持续多年的中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1994年财税改革的产物,是对以往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下降的矫正,具有相当的补偿性质。”高培勇表示,既然是补偿,那么这种补偿便不会是无止境的。在补偿到达某一节点之后,它必然要回归正常轨道。也就是说,财政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是某一发展阶段的特殊现象,只有与经济增速相适应的财政收入增长,才是常态。
为企业减负,营改增试点地区将扩大到全国,2013年企业将减轻负担约1200亿元
尽管当前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但新一届政府推进税制改革、为企业减负让利的步伐仍在加快:自8月1日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将扩大到全国,并将择机把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纳入试点。据测算,试点地区扩至全国,2013年企业将减轻负担约1200亿元。
贾康说:“营改增这样的减税大动作,当然要造成财政收入的减收。面对财政收入‘吃紧’和企业经营困难,政府选择通过改革为企业减压,自己则将承受更大的财政减收压力,彰显出新一届政府勇于担当的魄力和锐意改革的决心。”
营改增在为企业减负的同时,对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也正在逐步显现。
最早开展营改增试点的上海,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两个百分点,占比首次超过60%,增加就业14万人;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逆势上扬,超过20%。
江苏省实施营改增半年来,服务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好势头,截至4月20日,在研发和技术、文化创意、有形动产租赁、鉴证咨询、物流辅助服务业五大行业,全省新增企业户数分别增长67.44%、41.16%、39.59%、29.17%、23.46%。
“营改增作为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一项结构性减税举措,通过增加民间可支配收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相比眼下财政收入多收个‘三五斗’,对经济的长远发展意义更重大,影响更深远。”高培勇说。
财政收入“慢”增长,过紧日子只能紧政府不能紧民生
“当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是经济发展规律的作用使然,也是处于深度调整期的中国经济在财政收入上的必然反映。对此,我们应当以平常心面对。”高培勇表示。
“过紧日子,只能紧政府不能紧民生。现在,我们在民生方面还有很多支出,需要进一步加大支出力度。”贾康指出。保障房建设需要投入,正在进行的新医改也要增加投入,教育支出去年达到了4%的目标,这个目标仍然需要巩固。因此,政府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对一般性支出进行严格控制,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同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切实保障重点领域的民生支出不缩水。
高培勇认为,不少人已经习惯于以支出买政绩,更有人已经形成了年年瓜分“超收”、岁岁改善福利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模式。对于这些长期存在于我国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体制性“顽疾”,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并加强治理。
比如,要防止一些地方为了缓解当前的收支矛盾,以及延续政绩风光的需要,而对税务机关摊派超出实际的“硬任务”,从而向企业和居民收取“过头税”;防止一些政府部门动用非规范性手段攫取非规范性收入,从而重蹈“乱收费”覆辙;加强地方债务规模风险控制,防止可能引发的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等。
高培勇认为,政府“过紧日子”决不能停留于喊口号,更不能止步于短期操作,而须将其作为一种长期战略,融入于财政和经济的运行过程。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