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文件中哪些内容属于商业秘密?
投标文件中哪些内容属于商业秘密?
本期在线专家:重光律师事务所律师 廖晓阳
问:代理机构在质疑答复中能否引用供应商投标文件中的信息?这样做是否有泄露商业秘密之嫌?
答:《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和《刑法》第219条中均对商业秘密进行了定义: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规定,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包括订立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及采取其他合理的保密措施。
合作中判断对方信息是否为商业秘密有3个途径:一是订立保密协定。这一做法在采购代理中较为少见;二是从投标人方获悉。在采购代理业务中具体体现为:在投标文件中将保密内容标注出来;三是通过其他项目或交流渠道知悉。在采购代理中,可能体现为在以往合作中获悉。如果上述三项均不成立,那么投标人就很难称其投标文件中含有商业秘密。
上述情形的发生,意味着代理机构承担起了对投标人的保密责任。代理机构在质疑答复中使用属于商业秘密的信息,则可能被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5条);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会被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将被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219条)。此外,《合同法》第34条也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责任追究: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最后,需提醒注意的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中还对商业秘密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做了限定,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因此,代理机构如需使用投标文件中的此类信息,建议向相关单位核实该信息是否属于商业秘密范畴,否则也可能因代理工作不尽责而被追究责任。
(文字/张静远)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