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2011年两会特刊 >> 专题区 >> 一场争论引发的头脑风暴

一场争论引发的头脑风暴

栏目: 专题区 时间:2014-02-21 11:19:12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本报记者 乐佳超

每年的两会,媒体记者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据两会新闻中心统计,截至3月1日12时,报名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有3000多名。更有媒体预计,加上未持采访证但也参与两会报道的记者,总人数很可能会达5000多名,已与两会委员代表的人数接近。这已成为两会中一支绝对不可忽视的力量。蜜蜂在采食花蜜的同时,也将花粉传播给另外的一个个花朵,助其结出累累硕果。而作为记者,我们在将两会信息传播给公众的同时,也将各种思想、建议传播给别的代表委员们,为他们在场外搭起了一个头脑风暴的平台。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们针对政府财政预算报告展开讨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监会原主席柴松岳在谈到财政预算外资金时表示,政府的事情多,应有一块资金作为预备费使用,预算外资金可以有,但有关这个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是要公开、要规范的。此观点当即被全国政协常委、新华社原社长田聪明打断,他针锋相对地表示,许多腐败就是从预算外资金开始,所有资金都应进入预算,既透明又可以监督。随后,李金华委员和王玉庆委员也先后加入“战团”,展开激辩,全程持续近1个小时。

随后,记者就将这场争论始末带到了各个会场。其中,有记者找到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委员求解。贾康委员态度鲜明:“预算外资金绝对不能有,财政部明确表示预算外资金将在2012年退出历史舞台。”他表示,预算外资金是公共财政建设发展历史的一部分,随着改革的推进,今年就只留预算内资金了。只有实现公共财政的完整性,才能便于监督,才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民革小组讨论的会场外,在本人就三公经费公开问题采访全国政协委员蒋洪时,也遇到了一位希望请蒋洪委员分析那场争论的女记者。蒋洪委员在仔细阅读了关于那场争论的相关报道后却给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答案。“整个内容我看下来,几位委员都是主张预算公开的,因此他们的意见其实并不冲突。”他分析,柴松岳委员虽然主张要有预算外资金,但也强调了这块资金要公开,要规范。而柴松岳委员所说的预算外资金无非是指政府要有一部分自己支配的资金以应变各种突发状况。其实这种资金在预算内完全可以容纳,比如可在预算内设计一定的预留费,这部分以前是3%,后来改成了5%,其实可以设得再大一些,这样就能把政府临时应变所需的资金都包含在其中了。

据蒋洪委员介绍,类似的方式在国外也存在,美国将其称之为“Off-Budget”,通常包含了失业救济金等资金。因为这类资金不可预知未来会花费多少,因此国会只是规定了发放标准,并没有规定具体金额,但每年的花费都需要接受监督。这种方式,我们国家也可以借鉴。

相信此后不久,贾康委员和蒋洪委员的观点也将被作为此次争论的重要注解加入其中,并再次传播,为这次争论带去更多的观点碰撞,产生更多的火花。

两会的代表委员人数众多,驻地分散北京各处,日常讨论又分各个界别组别进行,除了全体大会很少有聚在一起交流的时间,即便全体大会,各代表委员之间的交流范围也有限。作为记者,我们通过各自媒体的二次传播,以及向代表委员当面求解等方式,让一些不在同一个驻地、不在相同界别组别、彼此又不熟识却关注相同话题的代表委员们可以获得一个跨越空间的交流机会,引发更多的头脑风暴,为两会代表委员们参政议政创造更好的条件。

责任编辑:

本文来源: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