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5738e5eff537f4976478148a8f9bc82c

1分钱里的经济学及其他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5年04月25日 第8版 )

【文化自由谈】

1分钱里的经济学及其他

■ 张永军

在山东临沂露天大集的晨雾中,几位老人在手机屏幕上划出优美弧线,“黄瓜两块六毛一”的报价声穿透此起彼伏的吆喝。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正悄然上演着人类货币史上最富哲学意味的辩证回归——物理世界消失的铜制分币,在数字空间以量子化形态重生。

菜市场的秤杆曾在现金时代的三毛两分处微妙停顿,摊主与顾客在毫厘间的博弈中达成心照不宣的妥协。这种交易默契实则暗合经济理性:当铸造分币的铜材价值超过面值、清点零钱的时间成本难以承受时,2016年央行统计中流通分币占比不足0.03%的数据,便成为市场用脚投票的必然结果。彼时的分币消亡史,恰如货币形态演进的浓缩胶片——从商周贝币因稀缺性局限让位于青铜铸币,到中世纪白银危机催生纸币革命,每个时代都在寻找更高效的价值载体。而今数字分币的回归,却非简单的技术复刻,而是货币继物理脱嵌(从实物价值剥离)后的二次革命,其本质是数字技术对价值认知框架的解构与重组。

移动支付的普及引发认知结构的量子跃迁。支付宝2022年数据显示,精确到分的交易占比从2016年的12%飙升至79%,这种转变远超技术替代的表象。神经经济学实验揭示,数字化支付激活了大脑岛叶皮层的微观价值感知区,当消费者凝视“¥9.99”的电子标价时,前额叶皮层的神经激活强度是现金标价“¥10”的1.8倍。这种认知重构解构了传统交易的“整数情结”,正如行为经济学家卡尼曼所言:“数字支付将心理锚点从整数位移至最小精度单位,重塑了人类的价值坐标系。”

微观经济的粒状重构正在创造新的市场语法。青岛利群超市的动态定价系统通过0.01元的价格浮动调节,使坪效提升15.2%,这种实时微调能力打破了传统价格刚性的桎梏。更隐蔽的变革发生在金融毛细血管深处:余额宝2.6亿用户以人均1637元的零散资金,通过货币市场基金汇聚成2万亿投资规模,这种“沙粒聚塔”效应重构了资本形成路径。当芝麻信用将0.01元守约行为纳入评估体系,每个微观守信都在累积信用资本——浙江大学研究显示,连续100次分币级守信可使信用评分提升83个基点。这些看似细微的变革,实则是市场经济基础设施的基因编辑,哈耶克笔下的“自发秩序”在数字时代获得了技术性实现。

支付数据的全息化记录正催生宏观经济管理的新范式。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团队发现,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可使精准扶贫补贴漏损率从23%降至1.7%,每个0.01元级别的财政转移都能在区块链上形成可追溯的“毛细血管式”传导。这种微观粒度的政策工具,使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百年论战进入新维度——当经济调控可以精确到分厘时,总量政策与结构政策的传统分野正在消融。清华大学基于240亿笔微信支付数据构建的“城市经济活力指数”,能通过分币级交易频次预测区域GDP波动,其精度较传统方法提升41%,这些闪烁的0.01元数据点正在编织数字孪生经济体的神经网络。

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层海域,数字分币创造的微观交易能力正在改写游戏规则。BIS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已实现0.01美元级别的跨境结算,这种精度突破使货币竞争从国家主权层面渗透至个人选择层面——当肯尼亚农民用微信支付购买中国农机配件时,实质上是在进行0.01元级的货币主权让渡。IMF特别提款权改革方案首次纳入数字货币权重因子,预示着一个由算法精度定义的新型货币秩序正在孕育。区块链发票系统中每个0.01元交易生成的数据指纹,不仅重构税收治理体系(试点显示增值税征管效率提升300%),更在技术层面实践着“代码即法律”的数字文明命题。

从淄博烧烤摊的二维码到纽约证交所的区块链结算系统,数字分币以二进制的形式延续着货币的千年使命——革新交易媒介,重构认知框架。诺贝尔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货币形态决定市场深度”的论断,在数字时代正在被改写为“货币精度决定文明高度”。那些在虚拟空间闪烁的0.01元单位,既是算法生成的数字符号,也是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在数字时代的具象化呈现。

这种认知革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映照。分币的回归看似技术复魅,实则是文明演进中“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演绎——当我们在数字世界重新发现分币的价值时,也在重新锚定人之为人的经济理性。那些曾被物理局限淘汰的微观价值单位,在算力支撑下获得了新生,这种重生既延续着露天大集里“分毫必较”的传统商业基因,又孕育着元宇宙经济系统的初始代码。未来学家凯文·凯利预言的“进托邦”图景,或许就藏匿在菜摊收款码的幽幽蓝光里:每个精确到分的交易记录都在为数字文明奠基,每次0.01元的价值流动都在重塑世界经济的底层架构。当历史学家回望这个清晨的山东大集,或许会将其标注为数字文明的原点时刻——人类在这里不仅找回了消失的分币,更重新发现了价值衡量的无限可能。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32期第8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