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D82a4a0525d161a753d592674b17925d

广西:打响“营商广西·桂在便利”服务品牌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5年04月08日 第6版 )

广西:打响“营商广西·桂在便利”服务品牌

■ 本报记者 袁瑞娟

“营商广西·桂在便利”服务品牌如今已响彻八桂大地。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以下简称广西财政厅)近年来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制定一系列政府采购惠企政策,多向发力,帮助实体经济解决发展难题,不断提升稳企惠企实效,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内生动力,助力全区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稳企惠企 激发市场活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犹如企业生存发展的“阳光雨露”。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痛点堵点,广西财政厅出台多项惠企帮扶政策,积极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政府采购市场环境。

依托“政采云”平台,广西财政厅将中小企业预留份额比例要求嵌入政府采购计划报送及采购项目评审流程,确保预留份额政策从制度层面落到实处,使中小企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2024年全区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超700亿元,占全区政府采购金额比例超八成。深入推进电子保函运用,以电子保函代替缴纳现金保证金。2024年“政采云”平台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开具各类电子保函金额达1.19亿元。加快合同签订和资金支付速度,要求签订采购合同时间原则上不得晚于中标(成交)通知发放之日起25日,比法定的30日再提速5日;要求加快支付采购资金,满足支付条件的应按规定及时支付, 有预付款的,明确中小企业合同预付款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合同金额的30%,不高于合同金额的50%。支持政府采购供应商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线上“政采贷”业务,2024年新增“政采贷”6.37亿元,年末余额20.44亿元,其中,中小企业余额占比达99.15%。

综合施策 促进公平竞争

公平、公正是政府采购管理制度的重要原则。为构筑公平竞争采购秩序,广西财政厅综合施策,持续加大政府采购监管力度,着力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为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广西财政厅一方面印发文件明确采购人的13项责任,划定政府采购易发违法违规行为“红线”;另一方面,将采购人违法违规行为纳入年度绩效考评扣分,对投诉举报较多的采购人进行约谈提醒,督促引导采购人依法依规采购。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广西财政厅加强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管,促进代理行业规范发展;开展政府采购领域“四类”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形成威慑作用;强化评审专家监管,规范政府采购评审活动;依法维护供应商合法权益,落实政府采购救济制度,妥善处理采购投诉事项。对投诉举报和专项检查发现存在围标串标、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11家供应商依法予以处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同时,实施柔性执法,营造包容审慎监管环境。

数智赋能 实现高效透明

“优化政府服务,提升行政效能”“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为此,广西财政厅以“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为目标,科技赋能,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构建政府采购“数字网”,持续提升政府采购效率和透明度,增强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满意度与获得感。

2024年全区完成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项目20640个,电子化率近100%,除涉密项目外全部实行全流程电子化管理。通过深化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和在线履约验收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成本。

让采购信息更透明、采购活动全程留痕、采购结果合法合规,是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核心本质,也是让社会大众更广泛地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务实举措。为此,广西财政厅织密政府采购“监督网”,及时在网上发布采购公告、采购文件、中标成交公告和采购合同等信息,实现采购全流程在阳光下运行。加强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管理,对每笔政府采购项目的全过程实现动态监督。积极开展异地评标,拓宽异地评标“局域网”,实现跨区域评审专家资源共享,维护评审活动公平公正。2024年全区开展远程异地评审项目5455个。

落实落细 助力经济发展

广西积极运用政府采购支持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采购政策,支持八桂大地乡村产业振兴。自治区财政厅联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部门打造一批品质优良的“桂字号”品牌特色农产品。提升供给端服务水平,增加优选产品数量,完善销售、物流服务体系,提升平台采购便利度,通过“工会兑换通”统采分送、一件包邮、兑换码自主兑换等多种形式满足多样化需求。针对全区脱贫地区供应商销售情况,深度分析产品种类、产业分布和市场情况,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连续3年广西财政厅荣获“832平台”“政府采购优秀组织奖”。

广西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大力支持绿色产品采购,以政府采购“含绿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含金量”。积极推动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大力支持绿色建筑绿色城市发展。积极搭建广西“绿色建材一站式管理服务平台”,为绿色建材政府采购提供数字化服务。同时,加大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力度,增强公务用车“绿色动力”。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27期第6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