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邢青松:
继续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 本报记者 马金眈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在上级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对照都市现代农业强区建设的标准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我建议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农业品牌质量建设、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金融服务乡村产业、科技赋能乡村产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邢青松对记者说。
据邢青松介绍,高淳区现代农业的基础依然薄弱,目前仍有2.1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未建成高标准农田,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另外,特色主导产业过于单一。除固城湖螃蟹“一枝独秀”外,茶叶、水稻等特色种植业在种植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上都不高。
为此,邢青松建议:一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高质量种植、现代化运营和机械化耕作。重点支持特色种养殖基地等核心产区的水利设施改造,增强防洪抗旱能力。坚持把汇聚优质要素、搭建高效平台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能,全力做好国家省市特色示范园区建设。
二是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商品化、标准化,支持建设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完善农产品初加工、仓储保鲜设施,不断提升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水平。建议农业、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对下指导,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等设施服务下沉,改造提升基层供销合作社,优化乡村物流服务网络,解决鲜活农产品“出村难”问题。打造一批农业特色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历史经典产品、乡村新业态产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保障品牌信誉度。
三是加强乡村人才引进和培育。加强科技特派员、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探索构建“科技+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健全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持续开展“乡土专家”和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建立一支高素质农业经营者队伍、一批特色产业“链主”团队。制定“乡村产业人才专项计划”,对内筛选致力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对象,联合高校建立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点培养电商主播、技术能手等实用型人才。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