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传统神话的现代演绎与升华
——观《哪吒之魔童闹海》
■ 林新发
当影院灯光渐暗,大屏幕宛如一幅神秘画卷缓缓展开,将我拉入如梦似幻的神话天地。
观看《哪吒之魔童闹海》真可谓是一场极致奢华的视觉飨宴。无垠东海的汹涌波涛好似要冲破银幕,扑面而来。海底龙宫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处处散发着东方美学的古韵,轻声诉说千年神话。哪吒与四海龙王酣战时,法术光芒交织,将银幕照得亮如白昼,令人目不暇接。而影片中,海底妖族倾巢而出带来的压迫感,虚空裂口处炼狱岩浆倒灌陈塘关的末日景象,每一帧都似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百万条锁链相连交织的震撼场面、玉虚宫虚实交错的建筑美学、七色宝莲重塑肉身时如梦似幻的光影流转,更是将东方神话的奇幻浪漫与克苏鲁风格的神秘诡谲完美融合。动作设计巧妙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哪吒与土拨鼠部族的对战、与申公豹之父的竹林对决,兼具现代视觉冲击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在剧情上,影片巧妙承接前作,实现深度与广度的突破。天劫后,哪吒和敖丙灵魂虽存,肉身却危在旦夕,踏上艰难的重塑肉身之旅。一路上,外在险阻不断,内心恐惧迷茫交织。申公豹为报仇放出四海龙王,陈塘关危在旦夕。哪吒为守护陈塘关和挚爱之人,与龙王展开生死大战。激战中,他高呼“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喊出对命运的抗争和对正义的坚守。影片主题在前作“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为对“我是谁”的哲学探讨。哪吒从压抑魔性追求成仙,到接纳自己的魔性本质,完成自我身份的觉醒与认同。同时,影片批判神话世界中等级森严的制度,如天界对龙族的压迫、阐教对异己的排斥,契合当代人对权威的质疑。另外,影片还关注到申公豹及其弟弟等被边缘化者的困境,极具现实意义。
影片的情感线索同样细腻动人。哪吒与父母的亲情令人动容,李靖愿为哪吒舍弃生命,背影满是父爱;殷夫人用温柔陪伴哪吒成长,眼神和叮嘱中都是无尽母爱,如明灯照亮哪吒前行之路。哪吒与敖丙身份悬殊,却在相互理解信任中成为彼此最重要的羁绊,面对命运的不公携手对抗,他们的友情在现实的喧嚣浮躁中愈发珍贵。
电影在角色塑造上也更加立体丰满。哪吒痞气与正义感并存,敖丙在家族使命与个人道义间挣扎,申公豹亦正亦邪。新角色的加入更加丰富了故事层次。申小豹、申正道等虽为妖魔但心守正道,反派无量仙翁表面正义实则阴险,龙族四大龙王也各有特点,彻底摆脱了以往影视中角色脸谱化的桎梏。
《哪吒之魔童闹海》能取得现象级票房绝非偶然。它扎根中国传统神话,深挖文化IP,传承底蕴又大胆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顶级特效和精妙动作设计,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满足大众对视觉大片的期待。深刻的主题、立体的角色,让不同年龄和阅历的观众都能产生共鸣,实现“全民合家欢”,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
走出影院,心情依旧澎湃。《哪吒之魔童闹海》让我领略到了电影艺术的魅力,对中国动画电影未来满怀憧憬。相信这部佳作会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丰碑,激励更多动画人创作出更多震撼人心的作品。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