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38fff0421fa3b43b4795a04bfec54bc8

公车采购政策调整带来的示范效应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5年02月21日 第5版 )

【业内探讨】

公车采购政策调整带来的示范效应

■ 吴彤

近年来,公务用车采购政策的调整,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政策不仅引导公务用车向绿色低碳转型,也为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公车采购向绿而行

自2017年起,公务用车采购政策开始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要求党政机关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配备比例,明确新能源车价格限制。该办法是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作为公务车首选的最高级别要求。

2023年9月18日,《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对于事业单位优先配备使用新能源汽车作出细化规定,强化了存量资产盘活利用、标识化、信息化等管理要求。

2024年10月28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央和国家机关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到,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机关及其所属垂直管理机构、派出机构等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配备更新各类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应当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明确要求“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以后按规定逐步提高。《通知》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国家机关示范引领作用,为全社会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营造良好氛围,并将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情况纳入节能资源评价和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突出强调了“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这一举措释放了支持本土创新、推动绿色经济的强烈信号。新能源汽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通过优先采购国产汽车,政府不仅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还为整个社会营造了支持国货、倡导绿色出行的良好氛围。2024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实施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本国产品标准”认定给出了清晰的界定,该标准也将为新能源汽车领域落实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写下浓重的一笔,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平竞争、高质量发展。同月,财政部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比例要求的通知》,明确政府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的新能源汽车占比。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再迎政策利好,公务用车绿色化进程全面引领汽车行业的绿色转型。

今年2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关于2025年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安排的通知》,提出引导公共机构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因地制宜提高新能源公务用车配置比例,有序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地方的落实与创新

除了政府的宏观指导外,各地在新能源汽车采购中实施的举措和创新,进一步扩大了市场的示范效应。通过实施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政策,各地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广东采用政策引导与创新驱动结合的方式,助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自2021年以来,广东结合中央政策要求,制定并实施了具体的政策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用车领域的应用。通过出台《广东省大力推广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新能源汽车的通知》等文件,广东明确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新增和更新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并且对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了配套支持。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的过程中,广东还积极开展创新性举措,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广东实施的公务用车“统采分签”模式,将省、市联合采购与新能源汽车配置要求相结合,在招标阶段就明确要求采购新能源汽车。这一举措提升了政府采购效率,为新能源车企提供了更多市场机会。通过这种创新驱动的模式,广东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助推汽车市场的绿色低碳转型。

2024年,广东公务用车更新配备新能源汽车4170辆,占比69.97%,其中一般公务用车占比90.26%,连续4年实现快速增长。这一数据标志着广东在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效应。

重庆将政策推动与完善配套设施相结合,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用车领域的应用。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宣传推广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与接受度;通过举办新能源汽车推介会、试驾活动等,重庆不仅增强了公务人员的绿色出行意识,而且通过这一群体在日常公务活动中的示范作用,有效带动了社会其他群体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与使用。

此外,重庆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应用的过程中,还通过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推进“分时租赁”服务等配套措施,显著降低了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和技术门槛。这些措施不仅加强了新能源汽车在政府采购领域的应用,而且通过公务用车领域的示范作用,为全社会提供了绿色低碳出行的实践依据。

政策示范效应显著

公务用车新能源化的推进体现了政策引导的效果,也通过车企在这一领域的积极参与,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公务用车,证明了这些车型的品质和环保性能等符合国家标准,向市场传递了这些新能源汽车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增强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为车企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对于车企而言,能够进入政府采购名单,是对其技术和产品质量的认可,更是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同的重要途径。车企的新能源车型进入政府采购供应商名单或获得相关奖项,不仅增强了品牌的公信力,而且向消费者展示了品牌的可靠性,从而获得消费者认可。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已连续10年稳居全球第一,展现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和政策推动力。

公务用车的示范效应具有多维影响力,一方面向市场传递了清晰的政策信号,通过公务用车的大规模采购,拉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公务用车的社会关注度较高,其选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众的消费倾向。因此,政府鼓励优先采购新能源汽车,既是趋势,也是示范。未来,进一步发挥公务车采购政策的杠杆效应,强化对国产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支持,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实现绿色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14期第5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