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都好戏”迎新春
■ 本报记者 马金眈
“夫妻双双把呀啊把灯看哪,东也是灯,东也是灯,西也是灯,西也是灯,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四面八方闹哇,啊闹哄哄啊……”春节前夕,记者走进铜都——安徽省铜陵市的犁桥水镇,一场场好戏正在上演着。
“我们表演的曲目是《夫妻观灯》,这是黄梅戏的一个经典曲目,讲的是夫妻二人上街观花灯,还有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戏曲演员陈胜和朱爱春向记者介绍说。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起源于农村,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元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就是《天仙配》。
在犁桥水镇,戏曲表演深受游客们的喜爱。“黄梅戏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调太动听了。”游客沈先生对记者说。
“演员们的表情让我非常有代入感,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这次在现场看真的很不一样。”游客王姿懿告诉记者。
“这是我们创新实施的‘送戏+’行动,通过‘送戏+传统节日+文旅节庆+景区景点’等方式,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结合大山桃花文化旅游节、枞阳油菜花文化旅游节、铜陵凤丹文化旅游月等乡村文旅节庆活动,走进永泉小镇、犁桥水镇、大通古镇等景区景点,举办‘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等专场演出和直播活动,有力提升景区人气,促进文旅融合发展。”铜陵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杨剑雄对记者说。
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传播弘扬戏曲艺术,2024年,铜陵市文旅部门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实施“送戏进万村”活动,财政安排资金159万元,为全市363个行政村共组织开展383场送戏惠民演出,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组织1场送戏演出活动。另外,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铜都好戏”项目,2024年,由政府补贴剧场剧团向市民群众提供35场专业化舞台艺术演出,以优惠票价或低票价,吸引市民走进剧场,培养群众文化消费习惯,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送戏进万村’活动有效丰富了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极大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加强对接、规范采购、强化监督,做到送戏更精准、服务更到位、百姓更满意。”杨剑雄表示。
“‘送戏进万村’活动是我市2024年实施的48项民生实事之一,财政部门一方面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另一方面做好政府采购和政府购买服务指导工作,让惠民政策有效落实,让戏曲文化广泛传播。”铜陵市财政局副局长许国胜说。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