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新趋势】
新质生产力助推代理行业新发展
■ 本报记者 郑杨 马金眈
近年来,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备受关注。在政府采购代理领域,一些代理机构已经在探索转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代理行业发展。人工智能如何在招标代理业务中更好地发展和应用?记者日前采访了业内专家。
代理行业搭上人工智能“快车”
“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大幅提升招投标以及监督的效率和透明度,并推动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招投标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业内专家李杭认为,人工智能可以结合相关法律法规、采购案例、文件模板以及相关规定等,合成采购文件,并且能够发现风险点,及时规避违规内容,协助高质量地完成采购文件的编制和智能化审核。
业内专家王景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可以分析过去几年同类型采购项目中,采购人重点关注的指标、对产品或服务的特殊要求以及供应商的响应情况等。当采购人输入对采购项目的初始需求描述时,人工智能可以理解这些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标准化的需求参数供采购人参考,这大幅提高了需求分析的效率。以往人工分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整理和归纳信息,且容易出现遗漏或错误,而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完成这些工作,为后续的采购流程奠定良好基础。利用人工智能,代理机构可以为采购人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在描述采购项目的技术要求、商务条款、评标标准等关键内容时,人工智能可以确保语言准确、逻辑清晰,避免出现歧义和漏洞。面对不同项目的特点和特殊要求,能快速进行针对性调整,如在服务类项目中,可以优化服务范围、人员资质等条款,这也是代理机构想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服务质量的一个方面。”王景之说。
“人工智能最大的帮助是对风险预警,我们代理机构已经慢慢开始应用。”中信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溪表示,依托强大的数据监测与分析系统,人工智能可以实时监控招标流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还可以出具分析报告,对后期的监督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人工智能还在发布公告、协助答疑、发布变更、评标及监控、汇总资料等方面进行应用,在代理行业应用广泛。
人工智能“魅力”何在
从最初的线下招投标,逐步演进到电子化招投标,再到现如今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招投标,这一系列的变革显著提升了采购活动的效率和便捷性。人工智能正渐行渐近,对于代理行业,人工智能具有哪些优势呢?
“人工智能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学习,将数据进行归集和分析,为采购项目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分析。这是传统技术手段所无法企及的。”中招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燕君表示,“这种技术还能减少人为干预的空间,能够使得招标过程更加透明,同时提升招标过程规范化、标准化和精准化水平,确保采购流程顺畅高效。”
王景之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够实现招投标过程自动化,如自动处理大量重复性任务,并通过智能文档处理技术快速准确地提取招投标文件中的关键信息,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到采购文件编制工作而言,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能够协助代理机构高效完成采购文件的编制、修改和审核,同时预判可能产生的问题和质疑,使采购人和代理机构提前做好答复准备。另外,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供应商的资质信息进行全面审核,确保供应商的资质符合要求。
李杭表示,在开评标阶段,人工智能系统可线上接收投标文件、开标,并进行格式校验、资质比对、报价分析、投标内容对比等,实现自动化处理,并将结果提供给评审专家和采购人参考,可以大大减少人为失误,缩短评标周期,提高评标效率。人工智能还可以电子化记录所有采购文件和过程,便于监管机构事后审查,而且可将以往资料形成数据库,方便快速调取,并可从不同角度对以往项目进行分析、对比、归纳。
中技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段艳华认为,人工智能的应用为解决在传统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合规难题带来了曙光,满足企业通过引入新技术来提升招投标过程的效率、公平性和透明度的强烈需求。能够快速地对海量法律文本进行深度分析,准确地提取关键信息,并将其与采购项目的具体细节进行智能化匹配。
刘溪告诉记者,在监督管理方面,人工智能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分析。尤其在围标串标中,人工智能通过对比采购文件与投标文件、投标文件相互之间的内容,做出是否存在围标串标的分析报告。这对后期的监督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展之路亦有困难
人工智能赋能代理机构发展的成效十分显著,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问题让代理机构忧虑重重。
王景之认为,人工智能的有效性高度依赖于数据的质量和数量,若数据不完整或不准确,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同时,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可能引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不仅是数据泄露的风险,而且据此引申出的数据由谁收集、收集之后如何保管、是否有泄密的风险、泄密后风险由谁来承担等,都是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其次,就现阶段来看,人工智能更多的是需要标准性框架,对于一些特殊性的、针对性强的项目,执行起来还有很大的困难,更多的还是依赖于人工。”刘溪也表现出相同的顾虑。
王燕君告诉记者,在采购文件中的商务部分和技术部分所涉及的背景信息通常涉猎广泛且复杂多变,人工智能技术固然可以快速处理大量的数据,但在理解复杂背景资料、特定需求等方面的能力尚显不足,如果人工智能未经过大量样本数据的训练、学习,则很难生成定制化的需求内容,相比之下,人工撰写则可以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在内容编纂上更具针对性。
另外,不少专家还表示,在某些情况下,人工智能可能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判断和经验,如何实现人与人工智能协作也是挑战。
掌握策略积极应对
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代理行业中的风险与不足,代理机构该采取哪些措施积极应对?
王景之表示,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数据管理,做好数据的清洗与标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应做好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人工智能在应用过程中不会泄露敏感信息或造成其他安全隐患。另外,代理机构可以逐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分阶段进行投资,降低技术实施的风险,或通过行业合作等方式,降低单个代理机构的成本压力。
王燕君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在积极探索和推进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框定在法律法规之内,新技术的引入不能以牺牲合法性、合规性为前提。同时,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道德、法律和社会问题,包括但不限于隐私保护、算法偏见、责任划分、透明度和可解释性等方面,确保不会因此影响正常生活和其他社会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诸多专家也表示,后备人才建设是应对人工智能冲击的一大举措。王燕君建议,各企业应重视员工技能的培训,培养科技、信息化、智能技术等领域的人才,以此来适应新环境下的新兴工作模式。同时,持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代理行业中的深度集成与应用,提高现有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内自动化与智能化应用能力和效果,进一步提高相关能力和水平。
行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记者了解到,现阶段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是用于协助采购文件编写、采购文件发售、开标、量化部分的比对、评标监控等,以辅助人工操作为主,智能化水平不高,且目前还没有针对招投标领域的大模型,无法代替相关专家。
“在政府采购全流程中,人工智能只能在部分环节形成较为成熟的应用,未能实现全流程贯通,且系统自身变化快,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在采购代理人员中普遍推广比较困难。”李杭对记者说,“目前只有部分大型采购单位或自身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实力较强的代理机构,有能力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在其自身采购项目中尝试开展人工智能招投标业务,因此还未形成广泛的应用基础。”
虽然人工智能在招投标领域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在同质化竞争的大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将大幅提升自身能力,取得竞争优势。
“在目前阶段,代理机构可结合自身情况,将人工智能逐步应用到自身的业务中,聚焦细分目标,及时总结经验,循序渐进,由点到面,逐步实现从在个别环节中替代人工完成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到贯穿整个流程高阶智能的应用。同时,积极借鉴各监管部门、交易平台,以及其他代理机构的成功经验,密切关注相关大模型的进展,广泛寻求专业公司的技术支持,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的人工智能应用系统。”李杭说。
“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很大一部分的内容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对代理机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的服务也会向前后端延伸。”刘溪表示。
王燕君认为,代理行业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等智能化新兴技术的应用,大量行业内敏感信息将被数字化、颗粒化,相关信息的存储和处理,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的风险也随之而来,摆在代理机构面前的挑战则是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切实保障供需双方的信息安全。另外,代理行业从业人员自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后,还需要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以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和业务需要,这可能出现从现有工作模式向更新工作模式切换的阵痛期。
王景之表示,总体而言,人工智能正推动整个招标代理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和误差,规范各个业务流程,提高信息透明度,整个行业的专业性也在不断提升,为招标代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有助于营造更加健康、有序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人工智能将为代理行业带来更多创新与发展的机会。
“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市场分析报告和行业趋势预测,帮助客户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招标策略,为代理机构开辟了新的业务发展空间。”段艳华对记者说。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真正用心做事的只有投标人,至于代理组织、评审打分、监督管理等环节,用的恐怕就不是心,而是电和CPU了。”中科器湖北有限公司总工刘国奇说。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