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5e13e8cd379890e4d9514b2cdb51af5c

“‘助老员’就是我的亲人!”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5年01月24日 第2—3版 )

“‘助老员’就是我的亲人!”

■ 本报记者 袁瑞娟

“该过春节了,看政府派的‘助老员’刚帮我理的发型好看吗?去年‘助老员’还上门给我过了生日,唱生日歌、吃生日蛋糕。现在,‘助老员’定期来我家打扫卫生、做饭、洗衣晒被,还帮我理发、洗脚、剪指甲等。党的政策真是好啊。”春节前夕,记者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白楼镇大郝村采访时,一位70多岁、双目失明的老人——郝祥刚对记者说道,他在3岁时因病导致眼睛失明,长期独居,无人照顾。如今,到了晚年,经常上门的“助老员”却成了他家里的“亲人”,让他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让郝祥刚赞不绝口的“助老员”是淮阳区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买养老服务,由第三方照料护理机构提供的服务人员。正是这些“助老员”,让农村特困老人们“不离家、不离村、不离乡”就能享受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据记者了解,“助老员”每月上门服务3次以上,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健康护理、精神慰藉和家庭托养等5个方面30项服务,确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平日有人照料、生病有人看护”。

“全区的‘助老员’在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专业技能后上岗,统一配备工作服、工具包,每组服务人员通过手机APP,在服务过程中除上传老人当天的健康信息、精神状态、个人需求外,还将服务过程前、中、后的视频、图片上传到云服务器。”淮阳区民政局局长何卫霞告诉记者。

同村82岁的李大娘因儿子郝树齐肢体残疾被纳入特困人员,老伴去世多年,自己年龄这么大了还要照顾儿子,家庭生活一度陷入困境。村委会将其情况报告镇政府,镇政府与区民政局沟通后,采取“物质+服务”等举措开展了上门救助。

据49岁的“助老员”王青梅介绍,当她第一次走进李大娘家堆满垃圾的屋里,看到灶台厚厚的灰尘、墙上的蜘蛛网、发霉的厨柜,几次想打退堂鼓。但看到年迈的李大娘及其身患残疾的儿子,又毅然撸起袖子干了起来,把家里里外外收拾干净。

“我的两个孩子都是聋哑人,丈夫因车祸瘫痪在床多年,我一直靠政府的低保救助生活,精神上一度抑郁。我加入到‘助老员’队伍后,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不仅能照顾家人,而且每月还能领2000多元工资。如今我的心情好多了,对生活也更有信心了。”王青梅对记者说。

“2024年淮阳区财政局支持民政部门通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方式支出593.2万元,由第三方照料服务机构聘用200余名‘助老员’,为全区19个乡镇(街道)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上门照料服务,目前已上门服务5万余人次。”周口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科科长冯冉介绍道。

据记者了解,淮阳区现有特困供养人员6840人,其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4943人。目前,淮阳区正在全力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会持续创新推进多元化、全方位的救助模式,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为全区特困供养人员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让全区老年人更好地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何卫霞表示。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09期第2—3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