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家园】
祁庄印记
■ 郭纲
祁庄,位于周庄的中部、肖甸湖的东岸,是典型江南水乡里的村庄,也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
整个村庄,湖荡环绕,水网密布,水清流缓。正西面傍着肖甸湖,正北面倚靠天花荡,东南面紧挨太史淀,西南面毗邻白蚬湖,西北面连接着澄湖。南北向有竖头江、西娄江、三珠浜,东西向有后村港、下其港,河道纵横交错,连接着村庄的家家户户。
一年四季,岸上的农人忙忙碌碌,劳动的号角清脆响亮;水上的船只晃晃悠悠,行舟的桨橹“吱吱呀呀”。孩子们成群结队,活跃在田野里、湖荡边。农忙时,他们便争先恐后帮着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似春天里的蜜蜂那般忙忙碌碌、辛勤耕耘;农闲时,他们又无拘无束在广阔的田野里撒欢、在密布的河道与星罗棋布的湖荡边玩耍,像春日里的蝴蝶那样翩翩飞舞、自由自在。
祁庄的湖荡水网里,褶皱了许多温暖有趣的童年生活,老家附近的肖甸湖和天花荡尤其如此。
还记得,约五六岁时我学会了游泳,于是之后的每年夏天,即使是在炎炎烈日之下,也会跑去和小伙伴们在天花荡里畅玩一番。宽阔的水面上,我们的小脑袋紧贴着木盆,时而钻入水中时而露出来。待到烈日的脾气温和了些,才从湖荡里上岸,费劲地扛着装有半天战利品(蚌、螺蛳以及时有时无的鱼、虾、蟹等)的木盆“凯旋”。一个暑期下来,我们彻底变换了肤色,犹如从非洲而来。即便如此,依旧乐此不疲。
至于那个曾经碧波荡漾的肖甸湖,后来成了良田。而它曾经同样是我童年时期一片重要的活动领地。小学劳动课上,与同学一起踩着泥泞的湖底小路抓捕水蛇,满载而归。漫漫暑假中,白天与玩伴们一起割草摘瓜采桑葚、摸蚌抓鱼掏黄鳝;夜里,来到肖甸湖,陪伴为集体看护瓜田的祖父。露天躺在瓜棚外的竹铺上,睁眼望得见天空中的繁星,侧耳听得到瓜地里的虫鸣。夜风袭来,田地里的瓜叶沙沙作响,草丛中的瓜果悄悄生长。缺乏睡意的时候,我也会望着夜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三颗……数着数着便睡着了。童年时期一个又一个的夏夜,就这样在星星闪烁、风吹虫鸣中度过,成为如今美好的印记。
四十多年前的故乡,儿时徜徉其中的那庄那水,时常在心田里涌动,发出阵阵回响。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