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率超过40%
本报讯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了未来三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目标,提出到2027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应改尽改,全国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中小企业上云率超过40%。
“坚持分类推进、‘点线面’结合、向‘新’发力、因地制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用此概括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导向。
行动方案明确,分类梯次开展数字化改造。其中,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面“建档立卡”,“一企一策”靶向推动数字化水平系统提升;面向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实施重点场景深度改造;面向小微企业推广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加快中小企业内外网升级改造,提升数字化基础水平等。
“点线面”结合,意味着在点上推动关键业务场景深度改造,线上大力推进“链式”转型,面上推动集群、园区整体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开放数字系统接口,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实施标准统一的数字化改造。
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企业获取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重要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将支持细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打造产业链协同能力,面向中小企业推广行业共性数字化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基于平台汇聚、组织制造资源,推动实现市场订单、研发资源、生产原料等与中小企业精准匹配。
产业集群是产业链供应链重要组成单元。“我们将完善集群支持政策,推动各地加强共享工厂、共享车间、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建设,提升集群公共服务能力。”梁志峰表示。
“发布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运行维护、经营管理等中小企业关键业务场景应用普及”“建设一批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垂直行业大模型”……行动方案明确一系列举措,着力加强人工智能等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推广。
在因地制宜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分批支持100个左右城市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更新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指南》,细化实施要求和流程规范。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