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137d0eef91d0b062ebddf75ae0215355

“小”而美 惠而实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4年11月26日 第5版 )

【聚焦小额零星采购】

“小”而美 惠而实

——深圳借助电子化破解小额零星采购难题综述

■ 本报记者 张明柳

  通 讯 员 宋小芹

随着“数字+政府采购”在各地的推进,以电子化为抓手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持续深入,政府采购向着透明合规、科学高效的目标稳步迈进。在此背景下,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巧用电子化利器,破解了困扰采购人的难题——小额零星采购。

放而不管则乱象丛生

近年来,随着政府采购领域“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采购单位自行采购项目数量与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由于小额零星采购多数由单位自行组织,缺乏具体、明确的相关程序,导致乱象丛生,突出表现在内控机制不健全、集体决策落实不到位、采购程序流于形式、采购档案缺失等。对于服务类零星采购更是面临商品寻源难、比价难、监管难等问题。

此种情况不仅不利于节约财政资金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而且还存在较大的廉政风险。

目前,深圳政府采购电子卖场主要针对集采目录内、限额标准以下少数品目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随着框架协议采购的有序推进,电子卖场中很多品目的采购也在逐步向框架协议采购过渡。但庞大的集采目录外、限额标准以下的采购需求并未得到有效释放。如何科学化实施集采目录外小额零星采购,成为困扰采购人的难题。

走标准化道路是解题关键

为了破解上述难题,中心创新搭建了一站式集采目录外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并设立了平台运营规则和诚信评价体系,以承诺注册等方式让更多中小微企业入驻平台。除了对入驻供应商的信用情况和服务能力有必要要求外,不设其他准入门槛。大小供应商同台竞技,以质量取胜,以服务取信。

据统计,目前平台入驻供应商已有500多家,累计上架80多万件商品,满足采购单位集采目录外商品所需。截至11月初,平台交易规模已近8亿元,作为集中采购目录内电子卖场的有益补充,备受采购单位认可。

让每分钱都花得到位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要求,无论集采目录内还是目录外的货物服务采购,都应做好相应的规划,花好每一分钱。

平台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优势明显,一方面可以减少采购单位寻源、比价、采购过程中产生的行政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和合理的价格监测机制,有利于让价格回归价值,提升采购透明度,帮助采购单位节省资金的同时,买到更好、更有保障的货物和服务。

平台还充分考虑自行采购项目金额小、频次高、数量少的特点,提供多维度的数据查询和统计功能,方便采购单位及时掌握采购项目完成情况、资金预算使用情况以及投标供应商履约情况。

巧用电子化利器提升监管效力

平台采用全流程电子化的交易模式,保证所有采购人线上操作留痕,数据留存,监督审计可随时调取、抽查相关信息。同时,引入诚信评价、监督预警、违规通报等管理手段,对供应商服务履约情况进行量化考评,并将评级、警示等信息及时对外公布,让小额零星类采购高效便捷,买得省心。

中心还帮助采购单位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了数据平台和全流程的采购管理体系,形成覆盖小额零星采购实施和监管的多方合力。

“按照《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有关要求,中心将积极推动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指导各地区和相关机构加快完善小额零星采购的电子化交易系统,不断优化完善系统控制、价格监测、行为预警等监管功能,促进实现‘优质优价’采购,保障小额零星采购顺畅、高效。”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392期第5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