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随感】
故乡的秋天
■ 牟晓梦
不知是否出生在秋天的缘故,我格外喜欢秋天,而对于故乡的秋天更有着特别的依恋。故乡的秋天总透着一种黄土地一样厚重的气息,带给我安全感。
故乡的秋天是斑斓的。家里的柿子树上硕果累累,一颗颗黄澄澄的果子偏偏跟树枝赌气似的,一定要压弯枝条才肯罢休;金丝小枣也不甘“柿”后,棕红色饱满的枣子在阳光下闪着光,仿佛颗颗红宝石熠熠生辉,一口咬下去黄绿色的果肉能拉出缕缕晶莹的糖丝。夕阳西下,太阳像年过七旬的老人,目光里满是柔和。他静静地注视着这小小的院落,老旧的砖红色围墙,围墙下是整齐的篱笆,篱笆里种一畦畦青菜。不时有几只灰白色的鸽子飞到屋檐上,与历经雨水冲刷的灰色屋檐融为一体。大自然这个伟大的画家从不吝惜自己手中的色彩,把故乡的秋天描绘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故乡的秋天是醇厚的。田地里绿中带黄的秸秆苍劲有力,腰上撇出壮硕的玉米苞仿佛一个挺拔的士兵英气地挎着一杆长枪。大型联合收割机来了,它“轰隆隆”地一进田地,只见玉米剥皮进箱,秸秆粉碎落地成肥。空气里混砸着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一辆辆满载而归的车散发着新鲜玉米的清香,自家房顶上的炊烟袅袅,不需走进家门便能闻到扑鼻的饭香。邻里之间大声询问着今年收成如何,声音里透出的喜悦也像极了一种味道,融合在这醇厚四溢的香气里,这种味道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收获。
故乡的秋天是温暖的。我和弟弟商量好在中秋节从不同城市奔赴故乡,我们不会搞“隐瞒不报”、突然回家那种“惊喜”,因为我们知道充满期待是最幸福的,就像《小王子》里所说的“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父亲守在灶火前添柴,母亲在案板前切菜,我和弟弟陪父母聊天,火光在我们的脸上跳动,一明一暗,这个家既热闹又安静,我想这就是书里所说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吧。越长大便越觉得“在一起”最珍贵,我们能感受彼此呼吸里的暖意融融,也能感受到彼此心中的那种恋恋不舍。
秋天,我回来了,来赴一场久别重逢的约会;秋天,我又要走了,去奔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一来一走像这草木一枯一荣,但是对故乡的思念和依恋也像白居易笔下的草那样年复一年延绵不绝。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