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加快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本报讯 记者付娟报道 “今年全年,湖北省汽车产业规模有望达到万亿级,其中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支撑作用。” 日前,在湖北省召开的“庆祝中国成立75周年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上,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盛章学透露了这一信息。
近年来,湖北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突破性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截至目前,湖北已初步构建了覆盖车规级芯片、高精地图、人工智能、车联网、智能座舱、研发测试等软硬件创新和服务主体在内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成为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条最完整的省份之一。
“湖北努力以供应链重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全面开启加速奔跑模式。2023年,全省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主的汽车制造与服务业营收达到8520亿元,为工业稳增长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盛章学表示,目前,湖北已建成新能源汽车产能迈上150万辆量级,集聚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超300家,新能源产量逐年攀升。去年,湖北新能源汽车产量38.8万辆,同比增长30.6%;尤其是今年以来,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保持高速增长,1—8月,新能源汽车产量29.7万辆,同比增长42.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1个百分点。
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供应链建设上,湖北加快构建新型汽车产业体系,打造以“用”为导向的供应链平台,汽车供应链“天网”“地网”及后市场服务的“商网”“三网体系”已搭建成形,其中车百链平台入驻包括整车、零部件、研发机构等企业已超1.6万家。充电设施建设也全面提速,2023年,湖北累计建成充电桩33.8万个,其中公共桩17万个。
作为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湖北省十堰市引领商用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培育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9家、新能源产品公告500多个,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中重卡产量增长264%。十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澍表示,今年1—8月,十堰中重卡市占率达到12.8%。同时,十堰市塑造零部件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推动80%以上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转型,专精特新企业中有零部件企业258家、占比达75.7%。今年零部件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在供需对接上,十堰市参与成立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2100多家十堰企业进入供应链。搭建零部件供应链线上平台,注册用户70多万,年交易额170亿元。“十堰市力争到2026年,全市汽车产业产值超2500亿元。” 张澍说。
盛章学表示,为加快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湖北将继续实施产业规模跃升、供应链赋能突破、产业创新突破、产业融合发展“四大行动”,推动新能源车和自主品牌快速发展,强化“车谷”“光谷”双向联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链条应用,聚焦智能座舱、车载智能终端等优势领域锻长板,打造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产品。聚焦人机互动、智算大模型等重点领域补短板,构建AI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抢抓低空经济、氢能、北斗等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做好“汽车+”等产业跨界试点示范,培育新动能催生新业态。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