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深处】
挖树疙瘩
■ 杨太国
在时光的长河中,有些记忆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温暖着心灵的每一个角落。那时,我们的山寨与外界隔绝,煤炭成了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于是,每到秋冬之际,爷爷那挖树疙瘩的身影,便成了我心中最深的烙印。
树疙瘩,您可能未曾听闻。它们是树木被砍伐后,深埋地下的根茎。岁月的沉淀使它们变得坚硬如铁,密度大,含水量低,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持久而稳定。在我们那寒冷的山区,漫长的冬季和春寒料峭时节需要保持室内温暖,树疙瘩的这一特性,恰好满足了我们取暖的需求。
爷爷总是穿着那件磨破的棉袄,腰间系着粗布绳,肩扛锄头和铁锹,踏入山林。他的目光坚定而专注,仿佛在寻找着什么珍贵的宝藏。
我跟随爷爷,欢快地在山林间跳跃。脚下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偶尔有几只小鸟被我们惊起,振翅飞向蓝天。爷爷不时回头望我,提醒我注意脚下。
当爷爷发现一个合适的树疙瘩时会放下工具,卷起袖子,开始用锄头小心翼翼地挖掘。起初,锄头还能发挥作用,但当挖掘到深埋的树根时,就需要用到洋镐、砍刀和锯。我就在旁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爷爷,随时准备递上他需要的工具。
有时,树疙瘩埋得很深,爷爷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将其挖出。汗水从他的额头滑落,他喘着粗气,但眼中却闪烁着喜悦和满足。当树疙瘩终于被挖出时,爷爷会在一旁坐下,从口袋中拿出他珍爱的老烟斗,再从另一个口袋中取出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自家种植并晾晒至九成干的烟叶。爷爷熟练地将烟叶填入烟斗,点燃后深深地吸上一口。那烟叶的劲道十足,一般年轻人不敢尝试,但爷爷却抽得津津有味,那缭绕的烟雾中,似乎蕴含着他的辛劳与满足。
挖回的树疙瘩被堆放在院子里,宛如一座小山。冬季来临,爷爷会将它们搬进屋内,放入火塘。火焰在树疙瘩上跳跃,温暖的气息弥漫整个房间。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火塘旁,聆听爷爷讲述往事,笑声与温暖交织。
如今,爷爷已经离我而去,但每当冬日降临,我总会回想起那些与爷爷一同挖掘树疙瘩的日子。那不仅仅是为了取暖,更是亲情的传递,是对往昔岁月的怀念。爷爷挖掘的树疙瘩,延续了冬日的温暖,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爱与牵挂。那些火焰的光芒,如同爷爷慈祥的目光,永远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我依然记得,在树疙瘩燃烧的火塘边,我一边烤着粑粑和红薯,一边专心读书,真是学习与享受两不误。那温馨的场景,成为了我心中最宝贵的记忆。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