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10bd53b015e8a69ffaaa1ca989cb96e3

收稻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4年09月27日 第8版 )

【人间烟火】

收稻

■ 吴国忠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秋高气爽,天气微凉,正是收获的季节。在和风的吹拂下,田野里的稻子幻化成一片金色的海洋,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去年十月,我们在家后面开荒,直至今年五月才整理出两分左右的水田熟地,在买种、秧盘制苗、施肥、莳秧、水养、治虫后,经过120多天阳光照耀下的自然生长,终于等来了收获季,田中稻熟了。

清晨,妻说:“抓住今天天气晴好,把家后头的稻子割下来,稻好收了”。割稻妻是主力,我是陪工,我怕弯腰、怕吃苦、怕受累。她虽比我矮小,但干活却比我强很多。妻跑到田里,对我说:“动手啊,趁现在露气大凉快,多割点。等会太阳出来了,热得难受!”妻右手紧紧捏住镰刀,左手拢起一把稻子,“唰唰唰”镰刀从左往右用力一划,一排沉甸甸的稻子便倒下了。

今年稻种得稀、垩得壮,杆儿粗,籽粒饱满,我腰疼吃力,怎么也割不快。妻已把我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快点啊,老懒胚,能吃不能挑。”妻调侃着,“你总说割稻子是粗活,有力气就行,你也露一手啊!”。妻疾疾地折到我身边,“唰唰唰”三下五除二,把我留下的大片稻子割倒了。

二分田左右,两个人差不多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割好,我累得直喘气,腰几乎是撑不起来了,想吃个新米,实在是不简单呀。

稻割好了,才完成了第一步,还得捆扎、收场、脱粒。二分田的稻子,机械收获肯定是不值得请人,一是没人愿意来,二是房屋后机械也不好进。只有自己出苦力,回到“原始社会”,采取原始办法,用链枷鞭或用铲刀刮。

妻不慌不忙地把煤锹代替铲刀,用绳子绑在长凳上,拿一把稻杆儿,刮一把。我看了一会儿说:“不如把工具带至田里去,省的挑稻捆子,人会轻巧许多。”她觉得我说的有理,就去后面做活儿去了。我估计一二百斤稻子,一把把拉,十分吃力,手臂也疼。要刮上个一两天,而晒干透则少不了五个晴天。

这种刮稻的方法,现代人几乎看不到了。因为收稻谷已由木方盒子、掼床、脚踏滚子、脱粒机、大小滚子,人工的、电动的更新至目前的收脱一体联合收割机了。

春天种下种子,秋天得到收获。

其实,人生也如这收稻子一般,只有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和汗水,才会有满满的收获。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财政和资产管理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377期第8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