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4年09月06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0e208dd455b9ab2e85d3f494bfaab7f3

大山里的诗人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4年09月06日 第8版 )

【亲情】

大山里的诗人

■ 卜昌梅

假期里返乡去舅舅家时,意外发现了外公的杂诗本。泛黄的纸张里尽是工整、苍劲有力的笔迹。舅舅坐在一旁讲起外公的旧事,桩桩件件,令我钦服。我静静聆听,蓦地产生时光倒置的恍惚。

其实,外公原本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因缘巧合下接触到了中医,于是便在种地之余开始自学。每天晚饭后,他戴上老花镜坐在昏黄的灯下,看医书、背脉诀、抄医案。寒来暑往,莫不如是。农闲时,他还亲自去大山里采摘各种草药。在儿时的记忆里,他曾冒着大雨、披着一张塑料薄膜,挑回两箩筐青碧喜人的山楂;也曾用蛇皮袋,扛回满满一袋子郁郁葱葱的鱼腥草;还用竹篓背回颜色不一、香气各异的金银花、半夏、桔梗等。清苦的岁月里,外公从未抱怨半分,日复一日,不歇不空。

此外,外公酷爱古诗。尤记得,多年前的一个夏日午后,手握诗卷的外公把我叫到身边,在纸上写下平仄的排列方法,耐心地就王安石的《元日》给我讲解古诗的写法。恰逢院子里蝉声大作,惹得我心痒痒,我心不在焉地听了一会儿就跑开了。外公见我顽皮,立时朗声大笑,紧接着兀自看诗,一会儿喃喃自语,一会儿摇头晃脑……

我翻开老旧的诗本,赫然在目的是外公写的一首《上小阳山采药》,“万载千红春意浓,老夫采药万山中。活人心切不知累,窃效濒湖志更雄。”小阳山在离外公家七八里的地方,山上草木葳蕤,鲜有人家。外公数次奔赴,还采过金银花,“绿荫冉冉遍天涯,走尽青山采二花。困极便眠芳草地,白云深处一仙家。”(二花指金银花)寥寥短诗,却极富画面感,我很难理解,一位花甲老人费力穿行于层层叠叠的山中,竟有这等闲情雅致。

从舅舅的讲述中,我还得知外公采药向来不问路途远近,常常会为了一种稀缺的草药,远赴周边各乡镇的大山,哪怕是走上几十里地。这件事也在外公的诗里得到了验证:“采药万山任遨游,一斤炒面水一壶。玩山看景无饥渴,老至残年乐忘忧。”我不禁想到,在林中土路上身着蓝布褂子的外公,拄着随手捡来的棍子,背着炒面和水壶,不紧不慢地向大山深处走去,虽苦且疲,举目皆景,倒也自在悠闲。

外公离开我已二十多年了,我却从他的文字里,读懂了一位医者的抱负和斗志,更读懂了一位农民的诗心和情怀。如今忆起,外公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大山里的诗人,他田间刨生计、灯下学知识的精神,更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372期第8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