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8292423849217e314b727b620c8c957c

偷割麦子“露馅”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4年06月14日 第8版 )

【时光】

偷割麦子“露馅”

■ 汪树明

儿时,麦收时节,农村学校都要放麦假。麦假中,学校布置的作业就是拾麦子。我们称之“麦假作业” 。拾的麦子有的交给学校,有的交给生产队。

上世纪70年代初,农作物产量很低,农民对粮食十分珍惜,舍不得丢掉一粒。麦子收割后,队里就会安排年纪大的老奶奶拾麦子。放假的我们也放下书包,带上镰刀,背上篮子,唱着《我是公社小社员》,欢天喜地地加入拾麦大军。

老人拾麦是按天算工分。我们拾麦是义务劳动,时间五天,每天要交足拾斤麦穗给队里,才算完成 “麦假作业”。来到麦茬田,老人们从地头慢慢巡视着、前行着,时而弯下腰来,捡起脚下左右的麦穗;时而站立,将左手中一小撮麦穂用小镰刀割下,丢入身后篮内。我们小孩可就没有老人那么耐心了,忽而两人凑到一块,忽而又蹲下玩耍。一只丢弃的鸟窝,几只破损的小鸟蛋,就能引来一群孩子惊呼,团团围住,抢着看着。老人戴着斗篷,脖挂毛巾,热了取下斗篷扇两下,用毛巾擦把汗,继续埋头拾麦。可我们什么也没戴,有汗了就抄起小褂揩两下,见到树荫就去凉快会儿,还有的跑到水塘边把衣服浸湿穿上身。一趟到头,老人篮子里的麦穗已盖住篮底,可我们篮子里才几根麦穗。老人们不得不又将我们拾过的地儿重拾一回。

半天下来,老人的篮子里麦穗已有大半篮子,可我们连篮子底还没盖住。外号“主意罐”的大柱见我们忧心忡忡的样子,神秘一笑:“来,跟我走。”我们跟着他来到另一块未收割的麦田边,他便催促道:“快动手啊。”见我们还傻楞楞地,他摸起镰刀,抓住麦穗头就快快地割了起来。我们也像小偷似地这一处割一把,那一处割一把,把齐斩斩的麦子割得像鬼剃头似的。

偷割麦穗的事不知被谁泄密出去了,第二天我们都被家长训了一顿。以后的几天,我们跟着老奶奶们老老实实地拾起了麦子,不仅拾过的麦茬干净了,也能拾满篮子了。尽管一天下来脸晒红了,汗水浸湿了衣衫,但我们收获满满而兴奋。几天后,我们不仅超额完成了“麦假作业”,还得到了老队长的表扬。

几十年过去了,“麦假作业”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人生中踏实工作、不断前行、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

(作者系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348期第8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