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百态】
豆架下的夏天
■ 刘峰
“豆架瓜棚短竹篱,菊花更有两三枝。”瓜有棚,豆有架,是一种唯美、实用的乡村哲学!
老家的一座豆架,正对着绿格子窗,是一幅天然的图画。“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一家人忙前忙后,用锄头刨开空地,播下豇豆种子,然后砍来竹子,横平竖直,搭成架子。
给豇豆搭一个架子,可便于它攀援,抬高了它的生长空间,让它想怎么长就怎么长。搭完架子,看它是否结实,还要用手摇一摇,嘿!还真牢固,无须担心猪拱、羊蹭。
小风梳,细雨洒,露水润。豇豆芽破土了。黑油油的地面,出现了斑斑点点的鹅黄,宛如印象派大师挥洒的油彩。几日过后,豆芽仿佛商量好了似的,长成一溜溜齐崭崭的豆秧,让眼前的这一片闲土,变成了一册新印的《诗经》。
一个蟹青色的清晨,当推开窗,眼睛不觉一亮,令人忍不住尖叫!只见空空的竹架上,已呈现生命的色彩,那是一种嫩嫩的、浅浅的、茸茸的青颜。原来,豆秧伸出娇嫩多汁的须蔓,开始攀援了!
豆蔓的成长,是那么自由、恣意、任性,仿佛婴儿吮奶,更像是初恋,好比“兔丝附女萝”,左右不离竹架。很快,豆蔓攀到竹架顶端,宛如一挂绿泼泼的瀑布,接下来,它们开始横向蔓延,渐渐占据了竹架顶部。爬满豆蔓的豆架,俨然一座绿房子。
不久,绿稠稠的豆架,绽开了一嘟噜一嘟噜喇叭状的小白花,像嫩雪,似繁星,若蛱蝶,仿佛蜡染的冰纹,好比出井的古盐,恰似清秋的霜花,好看得不得了。花香引来了蜂蝶,它们在架上翩翩起舞,时憩时飞,忽上忽下,宛如齐白石的写意小品。
豆荚,初始如蛾眉,尔后似婴儿小拇指,接下来长比玉簪,到后来足有盈尺,有的竟长达半米,仿佛少女的辫子,恰似榕树的垂绦,饶有情趣。
进入炎炎三伏,坐在豆架之下,绿荫匝地,人面俱绿,风摇影动,珊珊可爱。从里往外看,一根根笔直垂下的长豇豆挂满了竹架,宛如浑然天成的珠帘,当撇开豇豆往外瞧,有一种“美人卷珠帘”的妙境。
此时分,在架下置一桌、一椅,沏一壶茶,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慢慢而咂,细细而品,简直惬意至极。偶来一缕清风,翻起豆叶哗哗而动,只见一架豇豆在轻轻晃漾,有一种“珠帘动、影摇花乱”的诗情画意。有时,忽来一场细雨,滴在豆架沙沙而响,仿佛滴在人的心头,有一种说不出的凉爽。
一架烟火气息,竟如此之美,抚慰人心!
当天气酷热,嘴中寡淡,用之制作泡菜,再好不过。将豇豆塞入老坛,在卤水的作用下,仅一周就泡好了。当启开坛盖,只见豇豆金黄透亮,切成寸段而炒,酸香扑鼻,惹人生馋。当堆似小山的一盘美味端至豆架下的桑木小桌,伸向它的筷子最频。此菜,于炎炎夏日,最为开胃,十分下饭。饕餮之间,不觉对豆架多了一分感恩。
如今忆起,在旧年乡间,拥有一座豆架,就等于拥有了一方岁月静好、一枕清风明月、一窗迷人烟火……
(作者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