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3年08月1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B7084727511f57afa78fa73a6e51df13

收割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3年08月18日 第8版 )


【记忆】

收割

■ 缪菊仙

记忆中,每年的暑假都是乡下孩子既喜又忧的时光。喜的是迎来一个漫长的假期,忧的是绕不过“双抢”的忙碌与艰辛。那时乡下一年种两季水稻,必须在大暑前后、立秋之前,抢收早稻,抢栽晚稻。前后十多天的时间,正是阳光毒辣、暑气蒸腾的时候,孩子们也得和大人一起出工,顶着烈日,起早贪黑劳作,实是苦不堪言。

天刚蒙蒙亮,迷迷糊糊睡梦中听见父母窸窸窣窣起床,父亲拉出独轮车,拿出箩筐,取出镰刀。母亲则一头去了灶间,那里有太多琐碎的事,做早饭、洗衣、喂猪等都是收割之外又不得不做的事。我是个自觉的人,等不到父亲扯着嗓子叫我,就硬着头皮一骨碌爬起,睡眼惺忪地跟在父亲后面,走向田间,走向金黄的水稻。

俯身弯腰,奓开左手,从右至左一扒拉,一株水稻被揽入左手虎口中,右手紧握着镰刀顺着根部轻轻一划拉,水稻脱离大地。一株株割断的水稻被左手牢牢握住,稻把大小与左手握量有关,等左手快握不下割断的稻株时,右手一捋,用靠近根部的稻叶将稻把顺势一裹,一个稻把成了。差不多七八株水稻裹成一个稻把。父亲干农活讲究“出手”,凡事宁愿慢一点,也不能坏了“出手”。他称割稻时稻茬要光滑齐整,且不能留得过高,否则会在打稻时阻碍打稻机的行进速度。一个个稻把一定得用稻衣裹清爽,交叉叠放成稻堆时才会互不纠缠,方便打稻时拿取。农活一环扣一环,前一环要为下一环谋方便,割稻要想着打稻的方便,打稻想着晾晒的方便,晾晒想着收谷的方便……

“沙沙沙……”一排排金灿灿的稻子齐刷刷地倒下,腰越来越酸,不断起身挺直身子歇几秒。“越歇越累,弯腰的活都是小气功夫。”“小气功夫”是父亲的口头禅,就是不停歇,不慌不忙铆着劲干。的确,干活时的父亲就是一台永动机。割稻的速度不徐不疾,须臾间,轻松超过镰刀挥得呼呼响的我。很快,身后是两两对应着的一组组稻堆,等稻堆积累到十来组时,父亲便开始打稻了。

打稻是十分繁重的体力活。打稻机是家里最笨重、最贵重的半机械化农具,一家人都无比珍惜。将打稻机扛到田里,父亲得唤上邻居帮忙。我稍大些,也扛过打稻机,父亲在前,肩扛带钉齿圆桶的一端,我在后,用头套在稻桶里被父亲带着盲走,一高一低,跌跌撞撞挪到田间,钻出稻桶,喘气都想雇人。

打稻时,年少的我只能做些辅助工作,奔前跑后递稻把,见缝插针抬脚狠命踩几下踏板,用尽吃奶力气在后面推打稻机。父亲一只脚使劲踩打稻机的踏板,“吱咯吱咯吱咯……”打稻机随着踩踏力度与节奏轰轰作响。我将稻把举过头顶,父亲从我手上接过稻把,双手紧紧握着稻把根部往打稻机里伸缩并不断翻动,谷粒、稻叶纷飞,溅到脸上、手上,又痛又痒。父亲的脸上,汗水一行行滑落,他时不时快速用手撩一把甩出去,如雨滴飞洒。心疼父亲的劳累,几次我都跃跃欲试,想学着父亲的样子脱粒,父亲不让,说我个小,力气嫩,若把不住稻把,会将手卷进齿轮,那就惨了。那时每年都有人因打稻伤了手,打稻有一定的危险性。

等稻桶装满稻谷时,用竹畚斗将谷子畚到箩筐里,一担担挑到晒谷场进行晾晒。用箩筐把谷子挑到晒谷场是个艰巨的任务。15岁那年,父亲给我稚嫩的肩膀压了担子。两半箩筐稻谷,七八十斤的样子,父亲让我原地试试。当我豪气套上扁担,说没问题时,父亲肯定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此时室外温度高达40℃,路面热得发烫,打着赤脚挑担行走,步步都如同被恶狗咬噬。没走两步,肩膀开始压痛,脚下打飘,尽量稳住身体,咬牙向前迈。经过一条小水渠时,半米不到的小缺口,平时轻松跳过,此时犹犹豫豫不敢跨脚。稳住心神,用手拉紧两边箩筐的绳子,一狠心,一脚向前。人往前冲,却被箩筐拽住,一个趔趄,连人带谷子全翻进水渠。父亲没有责备我,只是默默地从水渠里一点点舀出谷子,装回箩筐。“用功读书啊!”我记下了父亲的嘱咐。

当我在晒谷场用竹耙子一遍遍耙净稻衣,将谷子在火辣辣的日头下摊晒均匀,收割的活计算是基本完成。稻谷躺在晒谷场,谷子心安,农人心安,一季的收成才算真正在眼前。

父亲坐在晒谷场角,心头揣着颗颗饱满的谷粒,眯眼“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浅浅的笑意停在眼角,冲着太阳底下正翻动稻谷的我叮嘱:“用功读书啊!”在这个殷实而热烈的季节,父亲怀揣着一个丰硕的梦想,关乎稻谷收成,关乎我的未来。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政府采购中心)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270期第8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