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
黔地小村镇
■ 刘燕成
在桥头寨,没有看见真正像样的桥。但这个地名,我想一定与桥有关,里面一定深藏与桥有关的故事。它是晴隆县鸡场镇学官社区11个自然寨之一。停车在519乡道一侧后,往下观望,寨里数十户错落有致的布依人家,全收眼底。黑的瓦、白的墙,以及绿绿的保寨树、古树之下的潺潺溪流、蜿蜒入户的石板小道、宽敞整洁的民族文化广场,还有屋檐之下的红辣椒串、没有来得及剥籽的葵花盘、金黄的玉米棒子……像极了似曾见过的某位画家笔下的村庄。
近处是长满了路旁的金色油菜花,初春的暖风拂来,闻得到浅浅的芬芳。三月的阳光很暖,特别适合郊游,久居于钢筋水泥之间,看惯了五色斑斓的霓虹灯,听惯了车水马龙的喧嚣,桥头寨一定是悠闲乡居的最佳选择。干净的串户路,把我们领进寨子。坐在院坝里的乡村老人,见客人来,立即起身热情地打招呼:“从哪里来?进屋喝口茶好不好?”桥头寨每家每户皆为宽敞漂亮的民宿式楼房,或两进三层,或三进三层,沿山势修建。不知名的溪沟从寨子高处流淌而下,因旱了很久,沟流已断,偶尔可见浅浅的一塘水,三五只鸭浮在上面,仰着头,见陌生人走来也不怕,正快活地兀自玩着。
我们在保寨的古皂荚树下合影。孩子们像放出笼的小鸟儿,站在前排,做出各种小动作,嘴里叽叽喳喳说个没完。我们央来寨中一小伙儿帮忙拍照,把在桥头寨的快乐时光,凝聚在照片里。
从一位挚友那里知道了小王寨,他是这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已经在此生活了两年之久。他从寨子回到城里,每当空闲时相聚,便很恳切地说:去我的小王寨玩一趟如何?
后面又从挚友那里知道了小王寨的现任支书,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王元粉。王支书是一个90后靓女,大学毕业后就被选举为一村之首。癸卯年初春,我们在小王寨遇见她时,她可爱的脸庞映射出无限的青春魅力,仿佛就是一朵初始绽放的桃花。在辽阔的乡村天地间,在暖暖的三月春风里,那是一种让人无限遐想的美丽。
现在的小王寨村,是晴隆县鸡场镇的一个行政村,距晴隆县城47公里。王支书热爱自己的村,她说,自己还年轻,愿意为家乡多做些事情。小王寨有许多保寨树,郁郁葱葱,分散在寨子各处。小王寨也有鲜红的桃花,三月的桃花与其它野花均像着了魔一般,春风微微吹过,就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大境况来。我们穿过一片樱花林,又穿过几树梨花,再翻越几丛李枝之后,抵达了小王寨村委会。好客的小王寨布依族苗族同胞,已经备好了香喷喷的夜宴,有自养的跑山鸡、自种的原生态蔬菜、自采的山珍……餐桌上的米酒略显淳黄,轻轻抿上一口,甜味中略带苦意。据说,布依米酒可小品,亦可大碗喝,只要量适度,劲不算猛。即便如此,打算酒后再好好看看小王寨夜景的想法,还是因为我的贪杯,没能实现。
友人领我们去阿妹戚托小镇看戏,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阿妹戚托”这个词。友人说:阿妹戚托是彝族语言音译过来的,为彝家姑娘出嫁时的一种舞蹈,里面含有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获得了观众的高度好评和各种级别文艺赛事的奖项,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位于晴隆县城郊的阿妹戚托小镇,真是一个漂亮的特色小镇,小楼沿山势台阶式修建,坡面屋顶、白墙、青瓦,形成院落式建筑群,为传统中式建筑风格,特别精致漂亮。镇里既有各种商业活动区域,亦有亭、塔、祠堂、民宿、乡愁馆、风雨廊桥、民族文化广场等休闲区域,据说,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敲开小院的院门,一打探才晓得,居住在这里的全是晴隆县原三宝乡的群众,是全国唯一一个全乡整体搬迁而形成的人工打造特色小镇。镇里有一家蜡染店,名字很好听:布依垚。店主人名叫李利。她不但是非遗文化传承人,还是全国人大代表。据说她自幼深受“选婿看犁田,择妻观纺织”思想影响,因而长期坚持在民族文化领域内深耕细作,凭一双灵巧的手,不仅绣出了自己的美好人生,还带领周边女同胞走上民族刺绣之路,发展“指尖经济”,过上了幸福生活。
我们是冲着阿妹戚托而来的。才走到街口,就听到广场里传来嘹亮的歌声——晚会节目已经开始了。站在人群中,我看见美丽的彝族姑娘和帅气的彝族小伙,手持火把,唱着、跳着,愉悦的旋律响彻山谷,飘得很远。我曾在央视“民歌中国”栏目听到一首歌这样唱道:“陡峭坡岩深藏着阿公艰辛的脚印/乱石旮旯忘不了阿婆播种的身影/崎岖山路抛洒着阿妹出嫁的泪痕//我的心中刻下改天换地的坚定/挽起乡间兄弟姐妹一同去打拼/我们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银//我回来了/阿妹戚托搬家的火把/点燃了希望照亮了心//糯苏人走出大山告别了贫困/阿妹戚托就是我梦想的新城。”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就职于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