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3年04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3647513a6359dd54a36cecd444d94301

诸葛亮勤廉好家风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3年04月21日 第8版 )

【弘扬廉洁文化 涵养清风正气】

诸葛亮勤廉好家风

■ 孟荣

“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公元234年,诸葛亮率蜀汉大军第五次北伐,不幸染上重病。弥留之际,他写下《自表后主》,首次申报个人财产。

另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最后留下家风遗命,表示丧事从简:“死后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

内无余帛,外无赢财,诸葛亮家风珍在“廉”字。

按汉代和三国时期的官俸制度,身为国家重臣的诸葛亮,所拥有的“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其实是一个很低的数字。西汉哀帝曾赐给臣子董贤田地两千余顷,东汉济南王刘康也有私田八百顷。

在《自表后主》这份自书中,诸葛亮写道:“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意为他的家人不是靠裙带关系在朝廷中混饭吃,而是和普通百姓一样从事种植和养蚕等农事活动来维持生计。至于自己,在俸禄之外,不搞经营,没有外财。

文章最后,诸葛亮表示:“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其忠诚清正,令人动容。

事必躬亲,勤勉为民,诸葛亮家风贵在“勤”字。

诸葛亮从政27年,戎马半生,虽位极人臣,却事必躬亲,兢兢业业地操劳国事,直至累死在北伐前线。

为了建立和巩固蜀汉政权,诸葛亮奉献了所有的聪明才智。他用《周易》推演兵法并做八阵图,发明了“连弩”,制作出“木牛流马”,他还精通药理,研制出“行军散”等等。

因为连年随军征战,诸葛亮与夫人长期分居,直到入驻成都后,夫妻才得以团圆。他们的儿子诸葛瞻出世时,诸葛亮已47岁了。由于多年无子女,诸葛亮曾以其兄诸葛瑾之次子诸葛乔为嗣子。

修身养德,千古垂范,诸葛亮家风难在“德”字。

在诸葛亮看来,当政者的官德与社会的安定密不可分。他从不使自己和家人有特殊于同僚和群下的地方,认为“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

在北伐过程中,诸官子弟皆随军运粮于深谷高山之中,诸葛亮的嗣子诸葛乔虽然年轻,也一样在大军中督兵、奔忙。亲生儿子诸葛瞻、诸葛怀出生后,诸葛亮也从不娇宠。直到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诸葛亮还写下了流芳百世的《诫子书》,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

诸葛亮的勤政、廉政思想,不仅对蜀国官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被誉为“将相师表”“醇臣楷模”“醇儒望众”。

好家风是祖辈经历沧桑岁月,用智慧凝结出来的精神财富。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他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相连形成民风,民风相融促成社会风气。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传承好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我们的社会和谐美好,弘扬传承好家风不可或缺。作为国家一份子,弘扬好家风,传播正能量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住建局市政管理处)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238期第8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