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全国首份省级碳市场能力提升方案
本报讯 记者吴敏报道 近日,四川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份省级发布的提升碳市场能力的专项行动方案。
《方案》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为引领,以系统布局和重点突破、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管理提质和交易提效为基本原则,以提升数据质量为重点,主动适应、积极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面提升各类主体参与碳市场能力,管好盘活碳资产,提升企业低碳竞争力,强化监管执法,夯实碳达峰碳中和基础。
《方案》明确,到2025年,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核查溯源、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碳市场相关咨询、检测、核查、认证、交易、科技、金融等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碳市场监管执法全面加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备案数量居全国前列,碳排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全社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明显增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方案》从培育碳市场参与主体、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规范碳资产开发交易、推动碳金融创新发展、提升发展低碳化水平五个方面明确了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的重点任务。此外,要求加强统筹协调、提升支撑能力、拓展对外合作、做好宣传引导,确保落地见效。
《方案》强调,四川省将推动碳金融创新发展推动碳市场能力提升。比如,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落实生态环境领域省、市、县(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支持开展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复查、监督检查以及能力建设等碳排放权交易监督管理工作,相关经费纳入部门年度预算保障。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和绿色金融创新示范。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深化四川天府新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支持成都市申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加强气候投融资和绿色金融引导,主动防范投机行为和金融风险。发展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建设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鼓励创新绿色信贷、碳债券、碳基金等产品,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引导碳资产质押贷款发展。落实《碳金融产品》行业标准,研究制定《关于开展四川省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的指导意见》,规范有序开展碳资产质押贷款,推动碳资产盘活和保值增值。
据了解,下一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将会同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坚持市场化思维和法治思维,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提升碳市场综合能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