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博会“看见”未来
■ 本报见习记者 严斯宇
无论是能让人置身虚拟宇宙的XR头显设备,抑或能识别人类情绪、算力超群的机器人,还是能“复制”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技术,行走在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内的人工智能专区,未来感、科幻感迎面而来。
坐进颇具科幻感、红色球形的XR运动座舱,佩戴好XR头显和耳机,便可置身数字世界体验流畅的滑行、飞翔等动作,感受丰富的视听内容。在高通展位,2分钟的XR体验项目,吸引了数十名参展者排队体验。张先生体验后总结道:“低延迟、流畅、丝滑,意犹未尽。”
据高通展台负责人介绍,该运动座舱基于搭载骁龙XR2平台的VR一体机打造,凭借骁龙XR2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带来超清视效,实现高品质的图形渲染和8K H.265实时解码,享受超清晰视觉体验。同时,通过高通Fast Connect 6800移动连接系统的顶级Wi-Fi 6特性,实现VR一体机与运动座椅之间的低时延无线连接,让体验者享受真正的沉浸式XR娱乐体验。本届进博会期间,高通全方位展示其在5G、AI、XR、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领先科技,及其在各个垂直领域的应用实践与创新成果。
“这是我们更名后首次来到进博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更多消费者知道我们。”Meta品牌方负责人如是说。由美国媒体平台Facebook部分品牌更名而来的Meta,成为不少电子产品发烧友迷“打卡点”。Meta首次展出了其尚未在中国内地发售的VR头戴设备Meta Quest 2。
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Meta展区重点展示了Quest2头显设备的应用场景,如通过头显设备感受沉浸式旅游云体验、体验按国际空间站实景还原的虚拟空间以及风靡海外的节奏类音乐游戏。Meta认为,无论是VR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还是当前热议的元宇宙概念落地,都需要行业内各个企业的相互交流,进博会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互相了解的契机。
爱立信携手OPPO、Nreal展示了“全息通信”应用。通过3D摄像机、OPPO 5G智能手机、Nreal的AR(增强现实)眼镜和爱立信提供的5G网络环境,即可实现与真人的全息通信。爱立信方面认为,未来全息通信有可能成为5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为用户带来更精彩的通信和网络体验。
在MR融合现实方面,佳能推出的全新MR融合现实系统同样吸引了不少前来打卡的体验者。据佳能品牌方介绍,该技术融汇光学与影像双重技术,能够将现实与虚拟空间相融合,实现360 度视角多方位实感体验。新一代MREAL系列产品MREAL X1在维持机体轻巧的前提下扩大了画面尺寸,即使是长时间使用也不易感到疲惫。这不但提高了使用效率,增强身临其境感,更让体验者在移动过程中更容易看到自己的双脚,使体验过程更为安心。
在工业元宇宙方面,微软率先在进博会上推出“工业元宇宙”解决方案,并在现场对使用场景作出展示。据微软方面负责人介绍,利用Azure Digital Twins服务能在数字世界中构建起人、物、场、流程的数字孪生模型,无论身处世界任何角落都能借助Hololens混合设备实现人机交互,从而为一线员工提供直观的在线指导,让企业实现灵活、高效的开发与运营。据介绍,作为微软“工业元宇宙”解决方案核心的Azure Digital Twins数字孪生服务及配套解决方案,已于2022年3月起面向中国市场提供内测。
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五度参展的三星也带来了其“面向未来”的前沿科技和创新产品,涵盖多个“全球首款”“中国首发”。在中国首次展出全球首款量产的3nm芯片;在进博会首展全新升级的2亿像素图像传感器ISOCELL HP3等诸多尖端元器件领域最新技术及产品。
据三星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球首个量产的3nm芯片首次实现了GAA“多桥-通道场效应晶体管”应用,通过降低工作电压水平来提高能耗比。与5纳米工艺相比,第一代3纳米工艺可以使功耗降低45%、性能提升23%、芯片面积减少16%;第二代3纳米工艺则使功耗降低50%、性能提升30%、芯片面积减少35%。
作为全球知名的实时3D内容与创作平台,首次参展的Unity也带来其重磅中国首发产品。11月6日,Unity中国总裁张俊波对首次公开的三大产品与解决方案作了详细介绍。三项全球首发新品分别是Unity汽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Unity HairFX毛发系统与Unity云编辑器(Cloud Editor)。
其中,Unity HairFX毛发系统能让海量发丝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保持飘逸、自然和灵动,在中高端手机上流畅运行,这一系统为超写实数字人走进实际应用层面提供了新的可能,也进一步夯实了未来元宇宙的数字基础。目前,该公司的技术及解决方案已从游戏开发延伸至智慧交通、智慧零售、智能座舱等领域,未来还将不断拓展深化实时3D技术的应用场景。
欧姆龙展台上演了一场激烈精彩的人机乒乓球大战。记者看到,多位体验者经历几轮艰难对决,纷纷败下阵来。据欧姆龙方面介绍,第七代乒乓球教练机器人FORPHEUS以“传感&控制+思考”为技术核心,可应对更快速、更广角度的球,并能够在动作中感测球拍的状态。该技术可自行诊断机器人击球轨迹是否精准、相机识别精度、马达状态以及球拍表面状态,并根据诊断结果调整动作。该机器人还能够通过传感摄像头实时录入并读取两名球手的表情、眨眼、心跳等生理信息和击球动作,来判断他们是否能够根据对方水平配合击球、双方的行动交替是否顺畅、拉力练习能否长时间维持等。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