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能源转型 新能源汽车“进军”农村市场
本报讯 记者张明柳报道 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农村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了《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引导充电业务运营商、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大型村镇、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旅游景区、公共停车场等区域建设充换电站,优先推进县域内公务用车、公交车、出租车使用电动车,推广新能源汽车在旅游景区和特色小镇的应用。探索建立车桩站联动、信息共享、智慧调度的智能车联网平台,推动新能源汽车成为农村微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织实施方面,《通知》提出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同时也要实施主体多元化,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融资经营模式,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形成资金合力。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此次三部委发文明确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农村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农村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有望继续增强,有助于新能源车走向更广阔的农村市场。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走向农村的步伐早已迈出。2020年7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按下新能源汽车下乡启动键。本次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由企业主动让利,并配合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等政策来开展活动。
效果如何,数据来说话。在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收官活动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介绍,2021年1—11月,新能源下乡车型累计销售92.7万辆,较同期增长1.9倍,为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改善农村出行条件作出了积极贡献。期间,超过24家车企、68款车型参与,包括宏光MINI EV、欧拉白猫、科莱威、奇瑞小蚂蚁、凌宝BOX等车型。据了解,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车辆以微型和小型车为主,售价多在10万元以下。车企除了价格让利外,还承诺为消费者提供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终身质保、免费安装充电桩、金融免息等优惠政策,以刺激新车消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是政府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开端,目的是倒逼车企控制成本,开发出更多适合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过程中,不同车企正在根据自身特点探索不同的发展路径,而参与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可以起到很好的消费引导作用,帮助企业更好开拓农村以代步为主的低端车型市场。
据悉,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将在全面总结内容形式的基础上升级完善,有望在全国范围继续开展,推广城市也将进一步下沉。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