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如何建更安全牢固
——地方政府采购信息系统搭建模式探讨
■ 本报记者 吴敏
近日,有读者来信问到,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究竟应该建在本地服务器上,还是建在“云”上?本地服务器和“云”到底哪个安全?
其实,这是一个有关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建设“地基”环节的共性和焦点性问题。为了解答上述问题,《中国政府采购报》记者对部分已经建设完成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的省市进行了调研并对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
“地基”有三大类
经过记者调研,目前地方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的搭建模式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通过自建机房,将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构架在本地服务器上。
“重庆市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是按照集中部署、分布使用的原则统一搭建在重庆市财政局信息中心自建机房的服务器上。”重庆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第二类是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架在政务云上。四川省绵阳市是这一类中比较典型的案例。
“我们公司负责四川省绵阳市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的开发。由于绵阳市有统一的要求,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必须是搭建在绵阳市政务云上,所以绵阳市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完全搭建在绵阳市政务云上。”成都布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向冰告诉记者。
第三类是SaaS(Software-as-a-service)模式。这种模式具体说来就是由SaaS提供商为需求方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实施、后期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即可通过互联网使用信息系统。就像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用水一样,需求方根据实际需要,向SaaS提供商租赁软件服务。对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而言,就是地方政府采购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购买系统开发公司提供的有关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的各项服务,而这套系统本身是部署在云上。那么,哪些情况下,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适合选择SaaS模式进行部署?
“对于全省统建的系统,一般采取本地化部署的模式,对于地市或区县单建的系统,根据用户意愿,可以在当地部署也可以选择SaaS模式。”福建博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思软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地基” 如何选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要探讨“地基”的选择,需要关注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地基”上的“建筑”到底有多庞大?二是“地基”本身的特性,如政务云或是本地服务器,或是SaaS模式,各自的特点并不相同。
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就是“地基”上的“建筑”。一个完整的政府采购全流程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功能丰富的系统。从政府采购预算、采购计划管理、采购项目委托、采购文件编制,到供应商线上报名、保证金缴纳、投标或提交响应文件,再到线上开标评标、专家评审、采购结果确认、合同公示、合同签订与管理、履约验收、绩效评价等全流程线上采购交易与管理。而这个系统的体量大小则取决于地方项目的多少。比如,一个省级或者全省通用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每年可能需要处理1万个项目,而一个县级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每年可能只需要处理1000个项目(注:这里的项目数只是比喻,而非真实数据)。这样一来,省级和县级的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所需要的“地基”就不一样了。
博思软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省统一建设的系统一般都是进行本地化部署。本地化部署既可以采用自建机房的模式,也可以采用本地政府认可的政务云模式。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本地服务器就是自建房屋自己住。而本地政务云就是在一个大家族的房子里,占据其中一间。SaaS模式或者租用私有云或公有云都是租房子住。”向冰解释道。
就本地服务器而言,它看得见摸得着,拥有强大的性能,如,数据安全性以及运行稳定性。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架设在本地服务器上,从数据安全性以及运行稳定性上来说都是无可厚非的。政府采购交易和管理的所有数据都完全掌握在政府采购部门手中。但是本地服务器需要有特定的存放条件,同时还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服务器进行定期维护。不仅如此,建设本地服务器的费用也不低。
如果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搭建在本地政务云上,当地政府采购部门就省去了自建机房的费用。一些地方的政务云甚至还免费提供给各个政府部门使用。不过,政务云不会无限制提供给每个部门使用,如果超过一定的容量,还是需要各个部门自己支付延展的费用。此外,政务云都是当地政府自建并维护的,因此,在数据的安全性上是有保障的。
SaaS这种“租房”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节省建设时间,但是数据安全性上一直存在争议。如果一个地方没有自建机房的服务器,也没有政务云作为支撑,又还需要快速使用上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SaaS模式无疑是最合适的。但由于所有数据沉淀在系统开发公司的“云”上,因此,对于数据的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
最终“地基”如何选择,各个地方仍然需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对于数据安全性、经费实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